第198章 父与子(4k)
一千八百种坏毛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8章 父与子(4k),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一千八百种坏毛病,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98章 父与子(4k)</p>
日本毕竟不比漠北、云南等地,它孤悬海外,并不与大明接壤。</p>
想要征讨的话,不仅要搞大量的战船,而且还要重新训练水师。</p>
在登陆战之前,主力部队都需要水师。</p>
“父皇,不如先让兵部和户部,给一个方案和大概预算吧。经过税制改革后,如今赋税也上来了,如果不是很多的话,等今年夏税收上来就有了。”朱标开口道。</p>
毕竟如今税收比起以往翻了一番还要多,等到今年夏税上来可是一笔超级可观的巨款。</p>
朱元璋想了想,目前来说确实只能这么做。</p>
当即一道旨意下来,分别送往兵部和户部。</p>
兵部尚书单安仁接到朱元璋的旨意后,虽然对于皇上突然重视水师一事感到奇怪。</p>
可既然是皇上的旨意,单安仁当即吩咐手底下的官吏开始统计大明水师的如今所剩的家底。</p>
至于朱元璋旨意中提到的制造5000艘战船一事,单安仁心中是真的没谱。</p>
能够坐到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单安仁当然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草包。</p>
非但不是草包,如今六十七岁的单安仁履历可以说是精彩丰富至极,历经两朝,各个职务都做过。</p>
可制造战船这件事,是真的不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p>
不仅他没有,如今整个兵部都找不出几个。</p>
大明整支水师部队都是捡别人的,根本没有太多的相关造船经验。</p>
这多年,就连普通的战船也几乎没有造过,更不用提这种跨海的宝船了。这种情况要一直等到永乐帝,才改变。</p>
当年群雄逐鹿,朱元璋决定渡江谋取南京,建立稳固的根据地,而攻取南京必经采石,欲渡长江,却困于水师舟船不济。</p>
这时候俞廷玉父子和廖永安弟兄带着巢湖水师直接投靠朱元璋。</p>
老朱等于是直接捡了一个现成的巢湖水师,从此老朱便有了这个时代前三强大的水师舰队。</p>
靠着巢湖水师,朱元璋很快拿下南京。</p>
之后分别在太湖和鄱阳湖,与这个时代另外两支前三强的水师舰队决战。</p>
尤其是鄱阳湖一战,巢湖水师以少胜多,全歼了号称最强的陈友谅的鄱阳水师,之后挥师东进,灭了张士诚,最后彻底控制了整个长江流域,统一了南方,建立了明朝最初的根基。</p>
平定了张士诚和陈友谅之后,朱元璋的这支水师部队,可以说已经是当今世上最强大的水师舰队。</p>
只可惜,巢湖水师的领军人物俞廷玉父子和廖永安弟兄都已战死。</p>
如今的大明水师的船只,基本上都是直接捡的现成的,是打赢鄱阳湖和太湖两场水战后缴获的战利品。</p>
户部尚书吕昶在接到老朱的圣旨,以及兵部送来的宝船用工用料情况后,加班加点,连夜算出了制造一艘宝船所需要的成本。</p>
1500两!</p>
这还是没算上各式武器装备。</p>
一艘宝船按2000两白银计算,5000艘战船,就需要整整1千万两白银。</p>
在税制改革前,朝廷之前一整年的税收满打满算,最多也就只有这个数,这还是要将那些丝绢、布匹、瓷器全都折合成白银算上的结果。</p>
太和殿。</p>
吕昶跪在地上,身子有些颤抖道:“陛下,不是推诿,户部是真的拿不出这么多钱。除非陛下让宝钞提举司继续加印宝钞。”</p>
别看如今大明虽然税收高了,可开支比起之前同样大大提高,一年下来根本存不下来什么钱,反而还因为越来越大的摊子,甚至变得比以前还要拮据。</p>
“加印宝钞一事,休要再提了。”朱元璋沉声道。</p>
如今在知道宝钞泛滥的后果,会动摇国本,朱元璋又怎么可能继续做这饮鸩止渴的事情。</p>
而且如果真要出征日本的话,所需的花费可远远不止这1000万两白银。</p>
水师日常的训练,多出这么多战船,水师必然要扩编,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p>
之后战船一旦开拔,各类给养,同样是一笔不小的费用。</p>
费用起码得准备2500万两以上。</p>
朱标眼见着朱元璋整日皱着眉头,知道是为钱的事情烦恼。</p>
提出停止发行大明宝钞的人是他,那么眼下的困难自然也只能是有他去解决。</p>
没法子,只能再去一趟扬州,看看杨宪有没有办法了。</p>
朱标是真的把杨宪看成了无所不能的圣人了。</p>
在得知来意后,杨宪沉吟了片刻后,开口道:“想要在最短时间内筹到造船的钱,最好的办法就是发行国债。”</p>
“国债?”朱标疑惑道。</p>
又是一个没有听过的新名词。</p>
杨宪开口解释道:“简单的来讲,就是以朝廷的名义跟人借钱。”</p>
朝廷,跟人借钱?!</p>
朱标怀疑自己的耳朵有没有听错,又是问了一遍,在得到杨宪肯定的回复后,脸上露出迟疑的神色,开口问道:“杨卿,这样做会不会有些不好。”</p>
杨宪看着朱标,开口笑道:“殿下是担心这样一来朝廷会失了颜面?”</p>
朱标点了点头。</p>
杨宪接着开口问道:“殿下,你觉得朝廷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百姓们日子过得更好吗?”</p>
“那是自然。”朱标没有丝毫迟疑,直接回答道。</p>
下一刻,朱标忽然想到了什么,抬起头看着杨宪,郑重行了一个师生礼。</p>
他已经听出了杨宪想要告诉他的道理。</p>
是啊,既然如此,别人怎么看朝廷重要吗,只要百姓们过得好不就可以了吗。</p>
究竟是朝廷所谓的脸面重要,还是百姓们切切实实的生活更加重要。</p>
这个问题,对于朱标来说,很好选择。</p>
对于这个能够讲出“让百官哭,总好过让百姓苦”的千古第一太子来说,百姓始终是在首位。</p>
既然是借钱,那么自然是向有钱人借。</p>
在大明谁最有钱,自然是那些商人,那些朱元璋最看不起的商人。</p>
朱标开口问道:“杨卿,是打算让朝廷宪那些商人借吗?”</p>
然而这样一来,在朱标看来,又衍生出了新的问题。</p>
“杨卿,万一将来这些借钱给朝廷的商人们,借着这件事,有恃无恐,该怎么办?”</p>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以如今的税收情况,自然能够还上,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可万一,我说万一,出了什么变故,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都还不上怎么办。”</p>
听了朱标的话,杨宪笑了。</p>
“殿下是担心这些商人会以此要挟朝廷,甚至乱政?”</p>
“有人敢伸这个手,直接砍了就是了。生意是生意,政治是政治。而且在他们借钱给朝廷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与朝廷绑在一起了,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巴不得朝廷越来越好,更加不会作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