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落皇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7章 药典(上),四合院里的老中医,墨落皇朝,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697章 药典(上)</p>

听到史老要为药工发声,李胜利这边也沉吟了一下。</p>

虽说大部分中医嘴上说的都是医药不分家,医学家也是药学家,但在实践过程之中,这种说法也只是针对少数人而言的。</p>

这类少数人,就跟山上村的中医学徒一样,首先就要有一个完整的传承。</p>

自学不是不成,但太难。</p>

随手抓起一套医书、一套本草,医理药性之间还不搭噶。</p>

中医四经倒是搭嘎,可从中医四经入门,没点天赋、没有名师,也只能想想而已。</p>

说到炮制,就要说到流派,说到流派就要说到传承,真贯通了一门传承,才知道医书之中所载药材,真是此药非彼药。</p>

门派之分,除了医理、病理之分外,再有就是方剂、药性上的留一手了。</p>

学的是一个药,用的也是一个药,但在炮制过程之中,却要分分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的,这跟剂量一样,也算是中医传承的不传之秘。</p>

结果就是,两副药下肚,不仅不见疗效,反而病症加重了。</p>

后世中医从书中所得的药性,跟实际的药性,许多都是根本不同的。</p>

能遇上个好药工,那成名成家也就简单了。</p>

这也是李胜利跟史老、成老,能对厘清医理药性,达成一致的根本原因。</p>

找来同行一看,原来是所用鳖甲是餐厨垃圾,没有经过正经的炮制就做了药材。</p>

不见成效,多半就是药不对症了。</p>

这故事,不管是讹传也好,事实也罢,既体现了药材不经炮制的危害,也体现了正经中医药的疗效。</p>

中医的门派之分,非是地域所需,至于医理病理不同,里面掺杂更多的还是江湖手段。</p>

话口赶到了药学之上,李胜利也就多说了几句。</p>

按照发展跟节奏,只怕以后的中医师,很难离得开好的药工。</p>

因为药材不经炮制,差点被害命的也不止病家。</p>

因为二者都是救命之学,走到精深处,殊途同归也是道理。</p>

“史老,我也正有此意。</p>

患者是个医家,医不自医,遍找了同行立方开药,很简单的病症,青蒿鳖甲汤三副痊愈的小病。</p>

医不识药,立方开药的根基就是虚浮的……”</p>

虽说不能要求每个中医师都是药学家,但头部的中医师必须是药学家,没了这個底蕴,中医就谈不上传承了。</p>

医家也是一样,李胜利听过一则逸闻。</p>

遇不上好药工,立方开药全凭书本上的理论,一旦药材不对,那就是空有一身中医理论的庸医喽。</p>

以后的传承之中,只怕这辨药一节,也只会停留在书本之上。</p>

都将医药分离,这么走下去,中医的大传承可是要变形的。</p>

这也就是青蒿鳖甲汤,要是麻杏石甘汤缺了石膏,那可真是要命的。</p>

药材的炮制,涉及到了药性。</p>

炮制的一地一法,许多时候并不是因地制宜,而是保密所需,没这些秘技,中医的饭碗可就不好端了。</p>

按照所学理论,治一个坏一个,能找出药的毛病,那就算是成了。</p>

我们的传承之法,如今也没办法贯彻辨药一节。</p>

许多时候,你在意,药就是对的,你不在意的时候,药才是错的。</p>

医者不能成名成家,书本典籍上的知识就用不完,没必要再去专注于辨药。</p>

理论无非是说法不同而已,真正将中医医理代入西医理论之中,共同之处还是有很多的。</p>

对中医而言,真正的杀招是医药分离。</p>

头部有药学家,中间有精熟药性的药工或是药师,那中医师的路,就好走多了。</p>

但是,真正的跟师学徒,还是不能免除辨药这一关的。</p>

提药工为药师,将药学单独拿出来,应该是可以简化传承的。</p>

许多人,学医一生,可能辨药就在药柜前的一亩三分地。</p>

医药分离,也是将来中医学生的无奈之处,毕竟,不可能人人都能成医家、大医家的。</p>

覆碗即愈,也不是说笑的,真正对症的药剂下肚,两三副必然会见效。</p>

这么玩,真是医家来了也没招儿。</p>

科学对中医的绝杀手段,不是以西医的理论去厘定中医。</p>

稍微接触一下辨药,对一般中医师而言也就够用了。</p>

中医医家即为中医的药学家,没了对药性的掌控,加之药材种植上的变化。</p>

最终的结果,简单在家火烤醋炙了一下鳖甲,喝了两剂的药渣,混在一起之后,再煎服一下,病症立消。</p>

但这样的毛病也真是不怎么好找的,因为不懂,所以不好找原因。</p>

更有甚者,药学知识只从书本之中得来,最终也能混成名医专家,这就是中医的沦丧之处了。</p>

这也跟柳爷所说学徒出师,宜严不宜松的道理相合。</p>

“胜利,有这想法你不早说,最近两年山上这边可是汰选了近千孩子下去了。</p>

他们中的许多人,若是改行学药,还是有其前程可言的。”</p>

史老的问题换来了李胜利的无奈注视,对此,史老也只能讪讪一笑了事。</p>

不说补给的事,山上这边汰选的学徒,多半都是态度不端正的。</p>

背功的修炼越是深入,越是能显现性格坚韧在学医之中的好处。</p>

有的学徒背功不差,但不耐久战,入选山上的学徒之后,就开始懈怠。</p>

不仅是成老帮弟子讲过情,史老也是差不多的样子,而李胜利这边却是规矩森严。</p>

因为跟他说的一样,中医是个可以从事一辈子的职业。</p>

别的职业,或许不用活到老学到老,混多几年就可以吃老本了。</p>

但中医不成,不见许多医药大家,坐诊之中也是手不释卷吗?</p>

所以,背功其实并不是学中医最重要的标准,背功后边的韧性才是!</p>

这也是李胜利不能放松的原因,选一批吃老本的学徒出来,那可就糟心了。</p>

山上这边,三次背功不过关的学徒,汰选的目的地就不是山下的函授班了,而是要去下乡。</p>

还是没有赤脚医生证的那种,基本就等同永不续用了。</p>

机会,名老中医们请托,李胜利就会给。</p>

同样的,占了这种便宜还不用功,就是态度上的问题了。</p>

第三次被抓着背功不成,山上这边招呼都不会跟老中医们打,直接就会把人送去火车站。</p>

“史老,听我姐夫王前进说起,最近函授班那边,对人员筛选的标准提高了。</p>

每批函授班的学员上来,只有不过百十人入选,人员的素质怎么样?”</p>

李胜利离开自训班之后,函授班的招生频次跟速率都有了提高。</p>

相对应的学习的时间,也被大幅度压缩了。</p>

最长也就一个半月的培训期,与之前李胜利的循环培训有很大的差距。</p>

函授班的人员上来之后,王前进那边的筛选更是粗暴。</p>

一个礼拜的时间现场考察背功,一本医书背过,就将人秘密送到马店集。</p>

再经马店集、洼里的筛选,学员才有机会到山上做学徒。</p>

一批千余人之中,一百人背过就选一百人,一个人背过就选一个人,没有人背过,那就不选人。</p>

王前进划下的标准生硬的很,但效果还是不错的。</p>

加快函授班的频次,原因就在王前进干娘身上了。</p>

如今函授班虽说没有被当成是沟通城乡的工具,但也在熟悉这个过程。</p>

听王前进说,之后的函授时间还会缩短,频次还会增加。</p>

对此,李胜利也有应对,无非将学习材料下发,对一些可造之才,重复函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从召唤魅魔开始

折戟岑沙

苦境:逆龙改命刀无形

唯有向上

神豪从军训主播开始

廖不十

海贼之蓝麟大将

水工道人

求生系男神

会飞的蛇宝

半岛:从去酱油瓶上班开始

小鱼豆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