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彻二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百五十四章殿试,大唐再起,兰彻二世,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会试之后,就是殿试。</p>
这是由武则天首创的,把士子门集中在宫殿中在考一次,基本上很少罢黜,只决定排名。</p>
其虽然有脱裤子放屁的意思,但用意却是让考官与进士们最大可能的隔绝关系,当然,历史事实证明,其作用微乎其微。</p>
不过,殿试反而更加突出了进士的含金量,乃是举子们轻松上阵的一次,谁都想当状元。</p>
有人说了,状元作用不大,你看历史上那么多的宰相,有几个是状元,比如,唐朝几百位宰相,但状元出身的,却只有十一位。</p>
但,只要是状元出身,不出意外,最低也是个侍郎、尚书,毕竟宰相不仅仅看才华,而最看重的,就是皇帝的青睐。</p>
礼部会试结束后,考取的举子们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鲤鱼跃龙门,不外乎去是。</p>
会试录取,再不济也是个同进士出身,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p>
三天后,神武五年的殿试开始举行。</p>
区区六十人,让宫殿显得比较空荡,但李嘉却颇为欢喜。</p>
无他,因为这六十人,泰半都是江南、蜀地的,闽南府也有好几位,湖南三府加上岭南,也不过十位罢了,完全不符其身份。</p>
这样的结果一出来,朝堂上的岭南、湖南的官吏,纷纷义愤填膺,叫嚷着有内幕,要求重考,甚至对邓斌等考官治罪。</p>
但李嘉则毫不理会,直接镇压下来。</p>
娘希匹,家乡学问如何,心里没点数吗?</p>
之前在神武元年,神武二年,为了收揽民心,李嘉每一科,收录了两三百号人,两科加在一起,超过了五百位进士。</p>
这两地,本来就不是什么文风盛行的地区,这五百人虽然是其本土的精英,但毫不客气的说,许多人都是滥竽充数的。</p>
但李嘉不讲究这些,因为科举选拔官员,学问只是门槛,根本目的就是选出合适的官僚来治国。</p>
所以学问低些并不碍事。</p>
如今,这科进士也是如此,学问一只是门槛,他真正的目的,其实就是收揽江南、蜀地的人心,这些考中的进士家庭,自然就成了地方基石。</p>
两地录取的多,自然符合他的心意。</p>
虽然天色还早,但宫殿中却已经点上了蜡烛,只是想让举子们看得更清楚一些。</p>
李嘉巡视了一波,越发的觉得,科举果真是一道极难的门槛。</p>
他若真的在古代,以科举晋身,根本就是微乎其微。</p>
别的不提,光是避讳,就让人头昏脑胀。</p>
比如,你写文章,必须得避圣人讳,父母讳,君王讳,甚至君王的祖宗讳,也得避下,这就要求读书人必须读史,而且还是当朝史。</p>
诗鬼之才的李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是犯讳的,所以他终生为考取进士,耽误了一生。</p>
所以,科举上的门道很多,李嘉感觉自己玩不转,也耐不住心思来考。</p>
况且,唐宋的科举,与明清的科举又不同。</p>
明清的科举,以八股为限,四书五经为范围,代圣人言,考试内容限定了,只要努力,未尝不可考取功名。</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