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西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一十章 改土归流,明朝大丈夫,燕西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初朱元璋设置朵甘都司时,为了便于管理,朱元璋在这里共设有一个卫,两个法王,三个宣慰使司,五个招讨司,四个万户府,十六个千户所。
一卫即陇答卫指挥使司。
二法王即赞善王封地和护教王封地。
三个宣慰使司为朵甘思宣慰使司和董卜韩胡宣慰使司以及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使司。
五个招讨司分别为朵甘思招讨司、杂甘陇答招讨司、朵甘仓溏招讨司、杂甘丹招讨司、磨儿勘招讨司。
四个万户府分别为沙儿可万户府,乃竹万户府,罗思端万户府,答思麻万户府。
十六个千户所分别为朵儿干思千户所、剌宗千户所、索里加千户所、长河西千户所、多人三孙千户所、加八千户所、兆日千户所、纳竹千户所、伦答千户所、果由千户所、沙里可哈忽的千户所、撒里土儿千户所、参人郎千户所、剌错牙千户所、泄里坝千户所、润则鲁孙千户所。
这些治所的军政主官大多为‘蒙’元投降大明的各部落首领或各族的土司担任,大明朝廷只委派官员协助管理,就是说基层的军权,尤其是那十六个千户所的军队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在大明的手中。朝廷想掌控这一地区,只能靠国家的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威慑。
但是随着大明国家的实力下降,军事力量衰弱,外族频频入侵,大明对这里逐渐失去控制力,等到瓦剌和鞑靼崛起,朵甘地区被‘蒙’古人占领,原来归属于大明的那些部落首领和各族土司纷纷背弃了大明,或自立,或投降。
大明朝廷眼见无法收回这些地区,最终无奈放弃,并且撤销了朵甘都指挥使司,直到最近两年李景派兵将朵甘地区收复。
不过李景认为沿用以前的军事和行政机构,一是有后患,二来也不利于管理。因此,李景思之再三,决定取消土官制度,仿照大明其他行省成立青海承宣布政使司,在布政使司下面设置府州县三级地方官府衙‘门’,也就是用流官管理地方。
另外,李景认为朵甘地区以前划分的辖区非常的不合理,含有后世的西藏和四川以及青海各一部分地区,地形十分复杂,从西宁卫到南端的原朵甘思宣慰使司,最好走的道路是从四川的境内绕过去,这非常不利于青海布政使司对这一地区进行管理。李景准备等乌思藏地区收复以后,重新对这一地区进行行政区划,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则,将朵甘地区打散拆分。
因为涉及到以后重新进行行政区划,因此朵甘地区很多地方暂时并未设置地方官府,眼下还处于军管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交’接的时候的方便,避免各行省为争夺地盘扯皮。
也就是说,现在卢象升作为该地区最高军事主官和最高行政长官拥有极大的话语权,临时任命一名管理地方的官员非常容易。
卢象升打算安排李安国在这里出任地方官,这里现在就像是一张白纸,李安国随便做些什么事情就能出成绩,有了成绩,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提拔了。
李安国其实不知道在护送后勤物资的部队当中有卢象升秘密安排保护李安国的护卫,而且这些护卫还带着卢象升写的手令,到了地头以后,就会对李安国进行任命。
... [,!]
(后勤部队一路南行,走了十余日,终于抵达原朵甘思宣慰使司所辖境内(现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以及阿坝县一带)。相比其他地区,这里的地势算低的,尤其中西部地区乃是盆地,条件比别处强得多,黄得功的大军便驻扎在这里。
黄得功部等这批物资补给已经很长时间了,由于周边地区已经被他清剿的差不多了,再要出击,就要进入乌思藏地区,那可是真正的高原作战,每出动一次,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
虽然卢象升让黄得功暂时停止军事行动,不过黄得功却没有完全听命,黄得功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出动一次,对乌思藏地区进行扫‘荡’。
黄得功心里是很明白的,虽然朝廷现在无力收复乌思藏地区,可是他不能闲着,他现在每出动一次,以后朝廷收复乌思藏地区的时候,负担就会轻一分。因为乌思藏地区的地势实在太高,气候条件太过恶劣,士兵不经过训练根本无法在高原地区作战。
训练一支这样的部队,然后将乌思藏地区平定,肯定要‘花’一大笔钱。也就是说黄得功现在每平定一个地区,就会为朝廷日后节省一笔开销。而黄得功的部队在这里已经打了近三年的仗,士兵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和地形,如果重新转为朝廷军,就为朝廷节省了一大笔钱。同时,黄得功多立一些功劳就可抵消以前的错误,还能为部下回归朝廷以后争取更多的待遇。不过黄得功也不会让麾下的兄弟们去高原地区跟那些藏人动刀子玩命儿,每当武器弹‘药’消耗的差不多了就撤军,然后再跟卢象升讨要一批,等卢象升的补给运来,他的部队也修整的差不多了,然后再出兵扫‘荡’乌思藏地区。这么不停地折腾,乌思藏和朵甘‘交’界地区的藏人基本上被黄得功收拾光了。--50581+dsuaahhh+79-->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