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追寻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杂谈散记-错却无法,智慧追寻者,智慧追寻者,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知道自己错了,也想着去改,可是时间过去了,错误还是在犯,可能不算是错误,是一种无法达标超越的错误,无法达成某个标准,怎么努力,说起来,真的不是怎么努力的,也许朝的方向错了,努力的方向错了,可能也并不能够花费时间去那个方向,内心强烈地抗拒着,自己怎么扭向,都无可改变,可悲的自己。
这种现实,让自己很沮丧,也很痛苦,遗忘一天,又在另外一天被触发,基本上无可避免,解决方式有,却不能去实行,实行的后果也许比现在的痛苦更剧烈,当然是短痛,也许未来会发展成长痛,就这样,那还是在努力挣扎着,也许在未来可能被自己想到方式解决,自己也只是在等一个可能会实现的希望时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不停地将一些需要在现实中做的行为养成习惯,这些习惯在外人看来就像机械的行动,基本上不会改变。思维运行在自己兴趣的地方是所谓我们的关注点,这样思维运行轨迹和我们的现实行动进行了分离,导致我们在别人眼中是没有什么想法的存在,脑子不灵活之类的。
如果将思维与现实行动统一,那此人在自己看来,是非常单调无聊的,主要可能现实决定他无法展开丰富的现实行动。也许会被逼迫着自己想办法扩展自己现实丰富的生活。现实,确实大部分人是无法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的。
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思想和现实进行了分离,虽然思想实际上是依存在现实这具身体里面的,这就是想象力的来源,思想和现实进行了分离,这样感觉体会会丰富起来,和实际上的感觉体会差不多是一样的,想象力无法超脱现实基本元素感觉体验。
超脱了,那就是创新,新的发现。从人类的进化来看,思想和现实行动的分离,是智慧生物形成的原因,如果只是按现实来发展,进化非常缓慢,认识会进入误区,需要不停地现实探索,碰运气,才可能让创新发生。
上述这些,不过感觉起来后,然后就这样相信这些我们想出来的想法,最后变成文字叙述,意思就出来了,而变成文字叙述,这个思想到文字叙述的创造过程,可以像我们这般叙述,也可以变成一种文字艺术表达,传递的意思只要正确的,看的人只要明白我们真实的意思,那就算是成功的,如果不能够看懂,或者理解偏了,那就是不成功,在思想转化成文字表述的时候,不够成功,文字表达能力差,而无法转出文艺的文字语言表述,那说是没有文艺细胞,没有学会这种能力。
我们真的这样差,无法准确表述我们感觉的意思吗?还是真的缺少文艺细胞,无法转出文艺的文字语言表述,如果都不是,那我们差在什么地方?看到我们写的就不想看,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们自己去看了下,好吧,我们也觉的讲的太啰嗦了,这书如果提炼出有用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字数也没有这样多,很薄的一本书就可以描述清楚了,为什么我们写了这样多呢?
不清楚,因为提炼的是后来者做的事情,很简单,而开拓未来的时候,我们真的无法知道下一篇我们将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很难预见,这是我们多年写下来的经验认知,我们并不清楚明天会写出什么废话。
对于看书的人来说,这真的不管他们什么事情,看这样的一个思考的过程,浪费时间外,可能有所收获,是否时间花的值,不如直接告诉他们一个结论,这样是他们更喜欢的事情,真的是这样的,研究才有所用,否则这样表述就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写个小说,看着舒服,将一些感觉写入小说,读起来也觉的很有意思,不感觉是浪费时间,体会到了异样的感觉。
不是学术,不是研究,确实真的是需要这样叙述,这是一本小说,有意思的小说,是一种体会异样感觉的过程,体验自己的异样感觉,当读这本书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那就对了。
可是如果当成学术,当成研究来读,那也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一本学术著作,是一本可以研究很多内容的书籍,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读,这是一本我们的感觉认知,从某个时候开始,然后一直在叙述的感觉认知,现实中的我们提炼了我们想要的认知来构建全新的我们。
我们对自己还是不够自信,不被外界承认,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有问题,应该是自卑惯了,也没有什么了,不打击自己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就行,那已经是习惯,已经是信仰了,偶尔的狂态也给了自己动力。未来,我们还是来了,未来,你在恐惧我们的到来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