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紫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三章 公平交易,明末强梁,沐紫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许梁眼看向窗外,语气幽幽地道:“阁老,我许梁向朝庭捐献了这么一大笔钱,这等壮举,总该让朝庭上下都知道知道,多少博个好名声吧?”
孙承宗愣了半晌,指点着许梁,气呼呼地叫道:“你,你这样,哪里还像个三品高官!整个一奸商!”
许梁笑呵呵地道:“哪里,哪里,阁老言重了。我出钱,您出力,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孙承宗几乎是拂袖而去的。茶楼二楼里,许梁和铁头自二楼窗台上,看着孙阁老气呼呼地上了马车,绝尘而去。
铁头好奇地问道:“少爷,十万两银子,咱们许府也不是拿不出来,您为何要分个三四年才给他?”
许梁白了他一眼,道:“阿铁,财不外露的道理你懂不?一次掏十万两,跟分四次掏齐十万两,这意义是不相同的。况且,有了这份银子吊着,咱们也算辽东军的衣食父母,孙阁老接下来这三四年,总不好意思再朝我下手!”
铁头顿时恍然大悟,朝许梁竖起大拇指,连声赞道:“高!还是少爷您高明!”
孙承宗在马车上想了一路,待马车到达兵部衙门的时候,孙承宗总算想通了。没办法,辽东是真缺钱,即便许梁给的银子上沾了毒,孙阁老也得捏着鼻子吞下去。
马车停了,车夫跳下马车,却见车内的孙阁老没有下车的意思,便小心地问道:“阁老,兵部到了。”
孙阁老的声音自车内传出:“不回衙门,出城去南苑看看募兵情况。”
南苑位于京城外正南方向,是个开阔的平原地带。兵部侍郎孙元化主持的京城募兵,便在此进行。
南苑里军帐连绵,军营门口前来应征入伍的百姓排成了三排长队。这景像让孙阁老吃了一惊。
他令马车停在路边,也没下马车,便在马车内静静地打量着这些前来应征的人。看了许久,从登记到检查,再到入伍,大部分人都被征进去了,也有少数年老或过于年幼的人遗憾地离开。
一切都很正常,然而孙阁老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一辆马车突然出现在军营门口,终归是引起了巡查士兵的注意,便有士兵上前盘问,见到是孙阁老的马车,士兵大惊之下,便去禀报了正在营内巡营的兵部侍郎孙元化。
不久,孙元化便带着一众文武官员迎出来,把孙阁老客气地迎进营内。
“哎呀尚书大人,您怎么来了也不差人说一声?下官怠慢了。”孙元化陪着孙阁老走在营内,边走边道。
孙承宗捋须说道:“老夫临时起意,想来看看此次募兵情况,便来了。孙大人,你带我到各营去转转。”
“是。”孙元化应道,又把尾随的一众文武官员发打走了,自己陪着孙阁老巡查招募的新兵营。
“大人请看,东边三营,共一万一千人,”孙元化在营地内指点着各新兵营的情况,“过来两营,六千七百人,西边两营七千人,此外还有暂未满编的两营,四千余人。此次募兵,京师百姓保家卫国的热情那是相当高哪。”
孙承宗暗自吃惊,道:“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居然募兵达近三万人?”暗自腹诽,京师的百姓什么时候这么热衷于参军打仗了?要知道在辽东地区,即便是他提出以辽土养辽人的策略,要招募齐这三万多人,没半年时间也办不到啊。
孙元化脸色微变,转眼间恢复正常,拱手笑道:“呵,是啊。兴许是去年鞑子兵入侵,把百姓们心中的爱国之情都唤醒了吧。咳咳,大人,下官带你再到仓库去看看。”
孙元化怕自己介绍得过多,会暴露一些东西,便岔开话题道。
孙阁老在新兵营内转了一圈,临别之际孙元化送到营门口,孙阁老临上马车前嘱咐孙元化道:“孙大人,此次募兵,朝庭粮草有限,募兵的数量以四万人为准,最多不得超过五万人。”
“是,下官明白。”孙元化道。
“对了,这些兵原本是要配往通州的,怎么未见到通州总兵杨国栋?”孙承宗问道。
不料孙元化听了,语气不屑地道:“您说杨总兵?这位爷募兵开始那天来过一回,见了营门口应征的百姓,很不满意,骂骂咧咧地站了一会便拍屁股回通州了,此后就再也没来过。”
孙承宗微微一叹,摆手道:“行了,老夫这便回去了。”
“大人慢走。”孙元化拱手道。
孙阁老上了马车,马车便徐徐驶动。经过那应征的长队之时,忽听得有人说:“弟兄们,快点,咱们赶了这半个月的路,鞋底板都磨穿了,一会入了营,便能吃上热馒头了。”
说的话不稀奇,让孙阁老注意的是这人说话的口音,是陕北口音。孙承宗从马车里掀开车帘子,打量了一眼说话的那人,见那伙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约摸有十多个人,说话间,那伙人便排到了队伍的尾部。
这时,那人又说话了,却是向队伍前方的几个人打招呼:“哟,陈队长,你小子居然跑到前面去了!速度挺快的嘛。”
那被唤作陈队长的年轻人回头咧嘴一笑,“咱是遇到熟人,走了小路。你是直走的官道吧?嘿嘿。”
一样的陕北口音。
孙阁老面色微沉,沉思起来。先前那人所说他们在路上走了半个月,以他们说话的口音推测,那些人多半是陕北人氏。京城募兵也才进行了半个多月,而那些人却是半个月前就动身赶往京城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人早就得到了京城要募兵的消息!孙承宗再探头看向那排得长长的应征队伍,仔细看了一会,这次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先前他看到这些排着长队应征的百姓会感到不对劲了。
眼前三队应征的百姓,居然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而且看他们排队等候的站姿,乃至于走路的姿势,孙承宗越发肯定,这群人不是普通的京师百姓。
三支长队,三四百号人,排成的队伍居然笔直笔直的,而且没有什么暄闹声,即便有一两个人交谈,声音控制得也是极小。
这等纪律,京营训练有素的官兵也不过如此!这些人,分明就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人!
陕北?军人?孙承宗的脸色渐渐变得愤怒起来,沉声喝道:“立刻进宫!”(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