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七十章 隐患重重,天唐锦绣房俊,公子許,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孙无忌慎重道:“陛下放心,老臣已然多次叮嘱大郎,渊贼奸诈,要处处留心,所有信息都要反复甄别、鉴定真伪,以免为敌所趁。大郎素来聪慧,加之又有如今之身份掩护,必然会取得渊贼之信任,亦能够处理好自身之处境。”
家中诸子,没有一个成器的。自长孙涣自绝于府门之前,长孙无忌的所有心思便重新放到流亡在外的长子身上。固然即便得到李二陛下之宽宥,赦免当初谋反之罪,长孙冲亦无可能接任家主之位,但是以长孙冲之智谋心性,占据嫡长子的名分大义,依旧可以完整的掌控长孙家族。
也唯有这个长子,才有可能使得长孙家族在往后可以预见的一段艰难岁月当中,稳定家族根基,保存他日重新崛起之希望。
余子碌碌,太过平庸,家族落在他们手中怕是难以躲过朝中的风起云涌,迟早舟覆人亡,家族破败……
故而,此番长孙冲潜伏高句丽戴罪立功,家中予以全力支持,养了无数年的死士都已经派去平穰城,协助长孙冲。
此等情况之下若长孙冲依旧没能达成“戴罪立功”之目的,那可当真就是天要亡长孙家了。
李二陛下颔首,没有做声。
固然因为权力之争夺使得他对长孙无忌颇多怨言,两人之间的关系更是有所疏远,颇有一些“分道扬镳”的意味,但是对于长孙无忌的能力,他却从未有过怀疑。
既然长孙无忌一手掌控长孙冲的行动,那么自然无需担忧。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考量,长孙无忌都不可能愿意见到东征失败,因为一旦东征失败,长孙冲重返长安之路就算是彻底断绝,往后余生,也只能漂泊在外、流亡天涯……
喝了口茶水,李二陛下忽然想起一事,问道:“高句丽王室有‘王幢军’,骁勇善战所向无敌,如今已然尽数倒戈于渊贼帐下,大郎可曾探明这支军队现在何处,有何动作?”
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缓缓摇头,道:“大郎亦曾四处打探,但是直至目前为止,依旧未能探知‘王幢军’所在,更不知其有何动作。”
李二陛下便感叹道:“所以啊,渊贼奸诈,定然埋有后手,切切不可轻忽大意。”
这话既是警告长孙无忌,让他通知长孙冲要处处在意,更是提醒自己,切莫以为攻陷了安市城,余下的高句丽领地便是一马平川,再无凶险,只等着兵临平穰城完成千秋大业。
作为高句丽最精锐的一支军队,“王幢军”下落不明、动向不清,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若非另有谋算,何必这般藏头露尾?
对于这样一支久负盛誉的军队,自负如李二陛下亦不敢大意。或许凭借一支不足万人的军队并无法左右胜败战局,但是若计划得当,给于唐军重重一击却是轻而易举。
他自己麾下的“玄甲铁骑”伴随他南征北战,多少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有着深厚的经验明白一直统一行动的强军会造成何等严重的破坏性。
长孙无忌颔首道:“老臣记下了,定会叮嘱大郎,一定要探明‘王幢军’之动向。”
为了确保长孙冲能够重返长安,他一丝一毫都不敢大意。
功劳越大,长孙冲重返长安一事便越是稳妥,纵然有一两个跳梁小丑出面反对,亦是难挡大局。可万一因为“王幢军”之故使得唐军损失惨重,岂不是凭白给那些仇人落下口实?
……
安市城一战而定,固然伤亡数万,但是自此辽东地域尽皆落入唐军所掌控,残余之高句丽乱军已然翻不起浪花,成不了气候,只能等着唐军分兵出来一一予以剿灭。
待到薛万彻、阿史那思摩两人统御两路大军直扑鸭绿水畔的泊汋城、大行城,驱使突厥、薛延陀、奚等部落组成多族联军展开狂攻,“安市城大捷”的消息传回长安,引起一片震荡,群情振奋,军民士气高涨。
已经搬到兴庆宫居住的太子李承乾接到辽东战报,狠狠的吐出一口气。
高句丽固然重要,其渐渐崛起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帝国东北边疆之安危,稍有不慎便可能纵兵入寇,一旦被其突破渝关,倏忽之间便可顺势南下,饮马中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