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施计无止,拂世锋,无色定,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74章 施计无止
“父亲,洪范学府一位执教登门拜访,想见您一面。”
崔铎放下手中笔管,接过长子崔漪递来的拜帖,打眼看去,字迹平实,所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干谒诗,感觉像是衙署吏员为了应付官长,尽是敷衍之意,不见文采气质。
“郑德禄?”崔铎一看名字便猜对方出身荥阳郑氏,于是问道:“他可有说为何事前来?”
崔铎年轻时也曾在洪范学府门下修文学武,这座当代儒门公认的圣地、中原武儒传承之首,自本朝伊始,便同时屹立于朝堂与江湖。
五姓七望的世家子弟,多以拜入洪范学府为荣,从中走出的往往也是文武兼备之才。
“据他说是有一批新近编撰成册的诗文,要请父亲过目。”崔漪多说一句:“郑执教驱车前来,似乎还带了许多贵重礼物。”
崔铎对此见怪不怪,更衣过后来到前厅。就见一名儒服男子,年约五六十,身形看似发福,但端坐在圈椅中,自有一股威仪气度,不似那等文牍庸碌之辈,想来武艺不俗。
“阁下便是郑执教?”崔铎上前拱手行礼,他已多年没有回洪范学府了,对眼前之人并不熟悉。
郑德禄起身回礼:“初次登门,深感冒昧。崔侍郎为山东士林所仰,德禄本应及早拜谒。”
类似这样的话,崔铎致仕还乡至今,早已听得耳中生茧,他只是微微颔首,示意对方落座。
“听说崔侍郎喜好收藏各家史册,我近来觅得一部《山河豪杰记》,其中讲述前朝末年河北群豪争雄逐鹿,一直写到刘玄通兵败被斩,内容详实,还解开了过往几桩未解疑案,让我大开眼界。”
郑德禄从一旁捧来木匣,内中放置了几卷书:“可惜作者身份不详,我也无从考证,于是想托付给崔侍郎校勘。如此既不负前人,也能让后人瞻仰文采风骨。”
崔铎原本还不太在意,但听到郑德禄要送史书,立刻来了兴致。
私人修史历来深受朝廷忌讳,可自从崔铎致仕还乡,便知自己此生立德、立功难有所成,只好埋首文章翰墨,通过编修史书成就立言盛事。
而且在他看来,私人修史能够做到秉笔直书,从而匡正君王之失,并非一味歌功颂德。
为此,崔铎收藏了许多稗官野史,除了用于比对史料,也是希望摸索出上乘文笔,让后世儒生代代传唱,如奉经典。
从郑德禄手中接过书卷,崔铎简略扫了几眼,发现其中甚至提到前朝末年河北几支势力具体的人马数量,以及具体进军路线,仿佛编撰之人当年就亲眼见证战事发展的全部过程。
崔铎立刻明白这部《山河豪杰记》何等珍贵,盖因前朝末帝好大喜功、奢靡耗费,几番动兵对外征讨,动辄声称百万之数,以至于前朝末年烽火逐鹿,各路势力都喜欢夸大自己的兵马数目。
就算崔铎不通兵事,也觉得这些说法不切实际。他既然想通过编修史书阐述兴亡之理,战事具体情况就必须要有明确实录。
“好,好好好!”崔铎看得入迷,一时间手不释卷,要不是出于礼数,估计当场就把这部《豪杰记》搬入书房。
“郑执教果真是有心了。”崔铎喜笑颜开:“我看这部《山河豪杰记》纸张陈旧,不似近年新编,你能寻觅得到想必不易。”
“不瞒您说,我获得这部《豪杰记》,纯熟意外。”郑德禄呵呵笑道:“这史书的原主贪杯好赌,败尽了家产,所有藏书古董不分良莠统统发卖于人,估计也不清楚自己家中有这部书。”
“如此佳本,当真可惜。”崔铎出言附和。
郑德禄继续说:“除此以外,还有几本新近搜罗整理的诗文集,其中多是两都才俊之作,也请崔侍郎过目。”
崔铎点头,让长子崔漪一并收下,还没等他开口,郑德禄示意屋外几口大箱子:“近来我从江南购得一批做工考究的文房四宝,也留给崔侍郎赏玩。”
崔铎不由得发笑,像他这样的诗书世家,哪里会缺笔墨纸砚?何况他为官多年,自然清楚馈赠伎俩,那几口大箱子里,只怕还装着丰厚财帛。
“郑执教,笔墨纸砚乃是我辈儒者用来立功名、兴教化、辨利害,岂可当做玩物?”崔铎微微严肃,他忽然发现,眼前这位郑德禄过于市侩了,不像是洪范学府的执教。
“是我失礼了。”郑德禄满脸歉疚,连连拱手。
崔铎大概明白了,为何郑德禄的字迹会是那般“敷衍”。见字如人,这家伙心中必定满是利益算计,对圣贤学问根本不在意。
“郑执教直言来意便是,老夫洗耳恭听。”崔铎不想跟这种人拐弯抹角,当真无趣。
郑德禄苦笑点头,说道:“崔侍郎是否知晓朝廷即将在诸道推行新政?”
“早有耳闻。”
“可如今河北山东的情况,崔侍郎应该也看在眼里。”郑德禄语气沉重:“今岁又逢灾年,各地官长为求落实新政,确保捐输充足,必定大力搜刮,各地百姓只怕经受不起这等盘剥啊。”
崔铎何尝不懂这个道理,但他也的确觉得大夏积弊深重,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这个郑德禄前来送礼,必定是得了某些人的指派。
“老夫如今只是一介乡野匹夫,不值一提。”崔铎言道:“新政推行这种大事,又岂是老夫能够置喙的?”
郑德禄有些着急:“崔侍郎这话不免妄自菲薄了,山东士子若要做学问、读诗书,首要推崇的便是崔侍郎整理的集注。眼下您要是肯上奏朝廷,痛陈利害,暂缓新政推行,既是众望所归,也能让百姓休养生息。”
崔铎没有立刻答应,可郑德禄的话说到他心坎里了。他本人并不十分渴望官复原职,但为民请命的壮举,必定能争取到极大名望。
如此一来,便称得上是“拯厄除难、功济于时”,大大合乎崔铎对自身期许,而不是终老故纸堆中,彻底埋没无名。
“只凭老夫一人,成不了事。”崔铎虽然动念,却不盲目。
这时郑德禄才恰到好处地递出一封书信:“崔侍郎尽管放心,此事洪范学府与您并肩一同。”
“哦?”崔铎眉头一挑,接过书信仔细阅读,同时也明白洪范学府为何会找上自己了。
尽管洪范学府被视为儒门圣地、武儒首宗,可是自从近百年前东海圣人闻夫子泛舟出海,学府立时群龙无首。
洪范学府毕竟不是寻常武林门派,不可能光靠比武较量就能角逐出为人信服的领袖,因此渐渐陷入几大世家彼此攻讦、明争暗斗的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