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4章 试看天下欲何,大汉永存,朕不帅,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div class="contentadv"> “全军出击!”
麴义的军队则越战越勇,临阵斩杀了公孙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斩杀千余人,又乘胜追到界桥。
自古骑兵天然优于步兵,在古代就是坦克级别的,步兵杀骑兵,还以少胜多,翻遍史书都没有几次。
当真是:
先登如山不可撼,力压公孙震白马。
八百先登俯北地,三千白马尽折蹄。
兵威幽骑降白马,天下精兵数先登。
皆道天马踏飞燕,见我也需尽低眉
……
白马,不过如此!
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但再次被打败了,麹义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驻营地。
“追呀。”
袁绍看见麴义八百骑兵就打得公孙瓒落荒而逃,自然开心万分,抽出刀剑,命令部队追击敌人,自己缓缓而进,随身只带着强弩数十张,持戟卫士百多人。
在距离界桥十余里处,听说前方已经获胜,就下马卸鞍,稍事休息。
这时公孙瓒部逃散的骑兵二千多突然出现,重重围住了袁绍,箭如雨下。
别驾田丰拉着袁绍,“主公,快进墙里躲避”,要他退进一堵矮墙里,袁绍猛地将头盔掼在地上,说:“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
他指挥强弩手应战,杀伤了公孙瓒的不少骑兵,公孙瓒的部队没有认出袁绍,也渐渐后退。
稍顷,麹义领兵来迎袁绍,公孙瓒的骑兵才撤走了。
此时的袁绍是何等意气风发,英雄本色,如同他当年在朝廷上斥责董卓一般。
“我的宝剑未尝不利!”
可惜,他如何能想到,仅仅是几年后,自己官渡之战失败,十万大军灰飞烟灭,狼狈带领800人仓皇逃回冀州。
麴义后又在兴平二年(195年),鲍丘之战中大破公孙瓒。
当真如猛虎呀,不可多得的猛将。
可惜呀,麴义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遭到袁绍记恨,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借口麴义图谋不轨,将其杀死。
再说公孙瓒,初平三年(192年),界桥之战后,初战失败的公孙瓒却并不死心,旋即又调集兵力,派出单经军、青州军(刘备)和徐州军三路围攻袁绍,结果三路皆被袁绍所败。
接着,袁绍展开反攻,对公孙瓒在青州的势力展开进攻,此战持续长达两年。
《后汉书》有载:“绍复遣兵数万与楷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最终迫使先主(刘备)与田楷东屯齐”。
公孙瓒战败,他的势力被迫退出青州。
初平四年(193年),在公孙瓒与袁绍大战不止之际,幽州牧刘虞也趁机发难,起兵攻打公孙瓒,结果惨遭战败,刘虞及妻子儿女被俘。
当时,恰逢汉献帝派使者前往幽州加封刘虞,公孙瓒于是以刘虞意图称帝为由,胁迫段训斩杀了刘虞及其妻子儿女。
杀死刘虞就是一步臭棋,虽然使得公孙瓒吞并了整个幽州,但由于刘虞在幽州豪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中拥有极高声望。
再加上袁绍有意利用刘虞之子刘和打着复仇的名义招揽人心,结果导致公孙瓒后院起火。
不仅幽州本地的鲜于辅、齐周、鲜于银起兵反叛,就连乌丸、鲜卑等也起兵攻打公孙瓒。
兴平二年(195年),在各方的夹攻之下,公孙瓒一败再败,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等地纷纷反叛,无奈之下公孙瓒只得退守易京。
易京此地为后来河北省雄县县城西北,南临易水,公孙瓒便令挖壕沟十道环绕,堆积山丘称“京”,高各五六丈,上筑营驻兵。
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其上建楼,公孙瓒自居,置铁门,呈送文书系绳引上。
更恐怖的是,公孙瓒在城内储谷300万斛。
然而就在天下争霸的关键阶段,公孙瓒竟然这么干,他想干什么?
东汉末年有这种奇葩想法的人真不少,董卓就曾修建了军事城堡,对外宣称无法攻破。
公孙瓒明显是秉承了这种思想,对此他表示“昔谓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视之,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百楼不攻。今吾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
说白了,这就是最早版的“高筑墙,广积粮”,但是这种策略并不是谁都能玩得那么溜的,人家朱元璋是缓称王,前期不显山不露水的。
最后才一步步露出牙齿,占据南方,一统天下。
但公孙瓒可不是这样,他前期锋芒太甚,当时天下一共13州,公孙瓒夺得几乎四州,几乎囊括现在的辽宁、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北部,实力之强,貌似无可匹敌的意思。
老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儿先烂。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他得罪的人也多,现在想要低调,别人都不允许了。
此时的他早已经没有当初的意气风发了,多次打败仗,有些一蹶不振了,只想长期固守,然后再相机出击。
若是他拿出几年的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架势,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袁绍致书劝和,公孙瓒置之不理。袁绍又遣将进攻,连年不能克。
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充足的粮草储备,公孙瓒虽然在易京坚守了长达四年时间。
但是在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采取土工作业的方式打入城内,公孙瓒自知必败无疑,于是自杀而亡。
一代枭雄就此败亡。
其实,公孙瓒犯的最大的一個错误就是宏观战略水平不行。
以当时之乱世,唯有一争方能得天下,怎么可以把自己禁锢在城堡里面坐吃山空,等着死呢?
即使从战略角度来说,以幽州为根本的公孙瓒最大的优势其实是骑兵,以速度为优势打运动战。
然而,公孙瓒最后却放弃打运动战,而打壕堑战,这是拿自己的劣势去跟人的优势较量。
还有,他没有笼络世家豪族,东汉时期,地方豪门已经是一股极为庞大的力量,纵观东汉末年割据势力,只要能够得到地方豪族的支持,那么便能迅速割据一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身原因,公孙瓒非但没能笼络地方豪族,双方的关系反而极为紧张。
反观袁绍,那可是四世三公,积极笼络世家,因为他家就是最大的世家之一了。
最后,便是公孙瓒的控制区域过于狭长。
他在崛起之后,其势力范围的扩充固然极为迅猛,但却带来了一个致命的影响,那就是控制区域过于狭长。
从其根基之地幽州南下,过冀州、青州再到徐州,其势力范围基本集中于渤海湾沿海地区。
而控制区域狭长,带来了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极容易被从中切断,这一点恐怕公孙瓒也很清楚。
因此公孙瓒才会在击败青州、徐州黄巾军后,便立即与袁绍争夺冀州控制权。
可惜的是,接连的几场战役皆以公孙瓒的失败告终,其主力不得不退回幽州,而随着袁绍对冀州的掌控越来越强,公孙瓒的势力已经处在了随时被切断的危险境地
……
就这样,原本有希望一统天下的公孙攒,竟然短短几年就败亡,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但,张宁的来到,她的准备,必然会改变这些局面,公孙攒、袁绍、曹操、吕布、刘备……
他们的命运又当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