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天下物贵之时!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0章 天下物贵之时!,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土地自由买卖这点,其实无法简单评价其对错,参考唐代租庸调制的发展脉络也能知道,公平分配土地在实务上不易操作且难以持久。}</p>
{均田制往往是比较偏于理想化的。}</p>
{所以说冯太后和孝文帝是真的了不得。}</p>
……</p>
【“自西北用兵以来,国库虚竭,民间已十室九空……天下之民,皆厌倦赋税劳役之烦,民不聊生,甚至有父子夫妇一同携手投井而死者”】</p>
【西北战事导致财政每年入不敷出,赤字在三百万贯以上。】</p>
【朝廷为解决军费问题,扩大征税范围,凡百姓所有,无一不征。】</p>
【庆历年间与景德年间相比,各项税收大幅度增长。】</p>
【商税由四百五十万贯增加到一千九百七十五万贯。】</p>
【酒税由四百二十八万贯增加到一千七百一十万贯。】</p>
【盐税由一千二百三十三万贯增加到四千四百万贯。】</p>
【与此同时,朝廷大量铸造劣质钱币。】</p>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五十万贯,宋仁宗庆历年间增加到三百万贯,六倍于太平兴国年间。】</p>
【钱币贬值引起物价上涨,以致庆历年间成为宋朝历史上第一個天下物贵之时!】</p>
……</p>
大宋·真宗时期</p>
拿着酒壶的手正在颤抖。</p>
“小……小娥……”</p>
赵恒的声线都飘了。</p>
刘娥的魂被赵恒叫了回来。</p>
一股时不我待的急切感充满于两人心中。</p>
……</p>
大宋·仁宗时期</p>
后苑内一片死寂。</p>
赵祯扶着案桌安稳坐着,双目则微微垂帘。</p>
一众大臣则低头不语。</p>
这些事情赵祯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p>
但范仲淹的改革触及到了天下士人的利益!</p>
太祖的那块牌子一直在太庙里供奉着。</p>
太宗的那句与卿等共治早传遍了天下!</p>
士子十年寒窗苦读为了什么?</p>
赵祯心里满是愁苦。</p>
这皇帝……是一点也不好当啊。</p>
……</p>
大宋·神宗时期</p>
大殿之上,司马光指着王安石满心悲愤道:</p>
“你也看到了!天下百姓税赋重了多少倍!”</p>
“你口口声声说民生为第一要事!”</p>
“但你的青苗法却处处有隐性增加税赋之事!”</p>
“天下财富是有定数的,不在民间就在官府!”</p>
“当今天下最苦的是农民,他们苦身劳力,粗衣粗食,还要向官府交纳各种赋税,负担各种劳役。”</p>
“收成好的年代,还要卖掉粮食以供官家,遇到凶年则流离失所,甚至冻饿而死!”</p>
“他们受得起你这等新政吗!”</p>
“你怎么保证县官不会靠权柄放钱收息!”</p>
“你怎么保证!”</p>
王安石沉默一阵,抬头看向司马光。</p>
他感激对方一开始对自己的帮助。他明白二人都想让大宋更好。</p>
只是他想快一点,对方想慢一点。</p>
但如今大宋慢不得了!</p>
“天下事如弈棋,应该分清楚哪步为最重要,才能得胜。”</p>
……</p>
【宋初,每公石米价为一百九十文,庆历年间上涨到二千九百零二文,是宋初米价的十五倍。】</p>
【连士大夫们都感到方今物贵,叫喊衣食不足。】</p>
【由于赋税繁重、物价飞涨、百姓贫困,事变之事逐年增多。】</p>
【仅庆历三年(1043年),就发生了京东王伦、京西张海、湖南瑶族三次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变。】</p>
【朝廷连忙调兵镇压,京东、京西民变数月不能平息,瑶族民变坚持达五年之久。】</p>
【天下哀叹:“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可不忧。”】</p>
……</p>
大宋·文宗时期</p>
赵匡义扶着案桌缓缓坐下。</p>
额头上斗大的汗珠不停沁出。</p>
从开国到庆历,七十年间国家就成这个样子?</p>
明明元侃之时民生安晏!</p>
“是了……”</p>
“逆子!立刻将那女子赶出府去!听到没有!”</p>
赵恒跪在地上低头不语。</p>
看着这人一言不发的犟种模样,赵匡义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p>
忍着怒气,赵匡义冷声问道:</p>
“在伱心里,那女子会比皇位更重要吗。”</p>
“元佐只是有疾在身,他总会好的。”</p>
赵恒面无表情,抓着膝盖的手却不由紧握。</p>
赵匡义看到端倪,冷笑着。</p>
……</p>
大明·万历时期</p>
朱翊钧大约明白王安石为什么在熙宁年间会认为民生和财政的改善是改革的第一要务了。</p>
“天下之事如弈棋,应分清哪步为最紧要之处才能得胜。”</p>
当某处有一关于死活之局的急所在时,又如何能先去关心另外一处关乎布局优劣的所谓大场呢?</p>
……</p>
【冗官和冗兵所带来的财政窘迫,在北宋前期的太宗、真宗朝虽然已经存在,但还未危及朝政。】</p>
【但到了宋仁宗年间,由于西北战事一起,财政支出巨大,且不见其功。】</p>
【在这种财政紧张的压力下,加之在范仲淹、欧阳修等多名改革派大臣的连番进谏下,宋仁宗也感受到了时局的危机,因此他锐意革新。】</p>
【公元1043年八月,范仲淹升任参知政事,富弼升任枢密副使。】</p>
【宋仁宗开天章阁,召见范仲淹等宰执大臣,催促他们从速拿出改革方案。】</p>
【九月,韩琦条陈所宜先行者七事及救弊八事。】</p>
【富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及安边十三策。】</p>
【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p>
【宋仁宗接到范仲淹、富弼的奏议,非常振奋。】</p>
【“悉用其说。当著为令者,皆以诏书画一,次第颁下”。】</p>
【庆历君子登上了历史舞台。史家所称道的“庆历新政”就此拉开序幕。】</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