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大汉迁都入洛阳,曹叡发五路大军(
神纹本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3章 大汉迁都入洛阳,曹叡发五路大军(,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神纹本神,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诸葛乔推进的废奴改革,在“道德”和“武力”的双重压制下,逐渐趋近于稳定。</p>
自古以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p>
想实现雍凉荆益扬全面废奴,半年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p>
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政策支持。</p>
章武九年,春。</p>
刘禅自长安而来,跟刘备叙旧述衷肠后,返回长安当日就下达了迁都洛阳的诏令。</p>
洛阳虽然两度被毁,但其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远大于其本身。</p>
在诸葛亮的支持下,刘禅迁徙了长安一半的士民和大部分的军士入洛阳。</p>
宫殿毁坏?</p>
住宅不够?</p>
这都不是问题!</p>
刘禅和诸葛亮带头节俭,又有哪个公卿还想奢糜?</p>
在诸葛亮的提议下,刘禅以身作则,跟士民一同垦荒开田修路搭桥。</p>
虽说有作秀的用意在,但对士民的鼓舞是有一定的效果的。</p>
毕竟刘禅也不可能真的不受保护的去垦荒开图,这中途若遇上刺杀,那曹叡就得笑开花。</p>
大汉迁都洛阳,河内的邓艾亦是惊骇不小。</p>
邓艾的初衷是想在河内屯田练兵,等个五六年就可以驱兵作战。</p>
而现在。</p>
大汉的都城跟河内仅仅隔了个黄河。</p>
邓艾渡河就能偷袭洛阳!</p>
同样。</p>
刘禅渡河就能偷袭河内!</p>
这让邓艾不得不在黄河沿岸部署重兵。</p>
可部署了重兵,邓艾原本屯田练兵的计划就受到了影响。</p>
部署在黄河沿岸的兵马,不事生产,每天都要吃饭。</p>
邓艾还得再调民夫去运粮。</p>
这耽误的人多了,屯田的人就少了!</p>
可邓艾又不得不部署重兵!</p>
原因很简单:洛阳成了大汉都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p>
豫州和徐州两地。</p>
刘备和诸葛乔将大量散居的人口聚集在了一起。</p>
一面兴建国营工坊,一面聚众屯田。</p>
由于人少地多。</p>
诸葛乔依托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工具,制定了集体化大生产的战略,同时又制定了大量的奖惩条例。</p>
以拉动内需的方式,减少对苛捐杂税的依赖,尽可能的减轻税负。</p>
在获得了孙权残余势力大量钱粮以及抄没了豫徐世家豪族的钱粮后,刘备目前在豫徐扬的府库颇丰。</p>
钱粮多了,自然就有了减轻税负的底气。</p>
类似“资本家宁可倒掉多余的牛奶也不肯廉价给穷人喝”是不符合刘备和诸葛乔的政策思路的。</p>
不论是刘备的时代特色仁义,还是诸葛乔源自于后世的仁义,都不允许有这种极端剥削的存在。</p>
对百姓而言,积极开荒垦田、积极工坊做工,目的是什么?</p>
刘备和诸葛乔的宣传方向很直接: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玩好的!</p>
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p>
粮食没满仓,谈什么为人礼节?</p>
衣食没满足,谈什么国家荣辱?</p>
只要在大汉过得比伪魏好,士民百姓就会自然而然的支持大汉。</p>
这是人之常情!</p>
在诸葛乔有意的引导下。</p>
荆州和益州逐渐出现了“实业兴国”的思想潮流。</p>
钱粮多得没地方用的豪商巨贾世家豪强,相继前往豫州和徐州。</p>
屯田办坊。</p>
坊是不能随便办的。</p>
刘备和诸葛乔制定的方案中,办工坊的必须先屯田。</p>
即工人不能为纯工人,必须有田地。</p>
没田地的工人没资格去工坊务工。</p>
工坊主要对屯田负责!</p>
例如到了农忙时节就不能强行生产,而必须组织百姓先务农。</p>
相应的。</p>
刘备和诸葛乔会对工坊主提供生产力工具的支持。</p>
譬如新式织绫机、织布机、蔗糖等等。</p>
将皇室、豪商巨贾世家豪族、百姓,形成一个个利益链,以律法约束。</p>
诸葛乔又趁机推行“平民文字”,让平民识别简体字来扫盲,阅读简体字印刷而成的书籍来知书达理。</p>
繁体字则成了贵族文字,以示身份的不同。</p>
为此。</p>
诸葛乔还派遣了大量习了简体字的无当飞军、苍翼军和解烦军军士,协助教学扫盲。</p>
简体字,诸葛乔谋划了十年。</p>
这十年中,通过在嫡系军团无当飞军、苍翼军和解烦军中的不断推广,对速学方式也进行了反复验证。</p>
有这些军士在,让“平民文字”的推行避免了不少阻碍和麻烦。</p>
一环扣一环,将舆论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手中,避免不法商贾和有异心的豪族趁机煽动百姓。</p>
时光荏苒。</p>
光阴流逝。</p>
在大汉积极推动改革、削弱世家豪族对土地和人口控制的期间。</p>
曹叡越来越焦头烂额。</p>
生怕步大汉境内世家豪族后尘的伪魏世家豪族们,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开始了疯狂的扩张。</p>
而九品中正的执行,又让中正掌握了极大的权力。</p>
品级的高低中正可以自行决定,别人的荣辱都掌握在了中正手中,夺走了朝廷的权势。</p>
中正不会因为考查失实,就自认为对朝廷有亏欠。</p>
同样,中正也不会因为揭露了他人隐私而有避忌。</p>
钻营的人多了,廉洁的人少了。</p>
再加上世家豪族都想掌控权力,中正逐渐成了世家豪族入仕的捷径。</p>
不论是经济还是制度上,伪魏的皇权都遭遇到了极大的危机。</p>
无奈之下。</p>
曹叡只能采纳司马懿设立大中正的提议,由曹叡派遣亲信官出任大中正,避免朝堂上全是世家豪族推举的“唱反调”朝官。</p>
然而大中正治标不治本。</p>
长此以往,曹叡都不敢想象这些世家豪族会演变成什么样的规模。</p>
就在曹叡心烦意乱的期间。</p>
满宠再次向曹叡举荐了诸葛恪和诸葛融兄弟。</p>
尽管满宠多次举荐了诸葛恪和诸葛融,由于两兄弟的出身问题,诸葛恪和诸葛融在伪魏一直都没得到重用。</p>
曹叡在权衡再三后,召见了诸葛恪和诸葛融两兄弟。</p>
叙礼后。</p>
曹叡向诸葛恪和诸葛融问策。</p>
对此。</p>
诸葛恪和诸葛融兄弟自然不肯错过机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