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小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六十二章 崇祯大旱和华县地震,末代探陵官,辰小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林星瀚沉重地道:“前两次的八星争月,都发生在明朝时期。”
“第一次,发生在明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当时的陕西华县,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地震!”
“腊月十一日初,八星争月初显,第二天,就发生了这一次巨大的地震。”
“《明史·五行志》中记载,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县、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河渭大泛,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在《华州志》中也说:而地在在皆陷裂,裂之大者,水出火出,怪不可状。人有堕于水穴而复出者,哺时有堕于水穴之下地复合,他日掘一丈余得之者。原阜旋移,地高下尽故迹。后计压伤者数万人。”
“当时的陕西,是一个长期没有地震的地方。”
“就在八星争月出现后的第二天午夜,陕西发生了这一场巨大的地震。”
“那一场地震,波及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五省一百零一个县,由于是午夜子时发生,所有人都在睡梦中,死者超过八十三万!”
“加上在发生这一场地震的前两年,陕西干旱,粮食歉收,本就民不聊生,在地震发生之后,流民无处可去,正值腊月,天寒地冻,完全没有抵御天灾的能力,又导致了瘟疫,逃荒。”
“这些间接的灾难,又导致了无数条生命的逝去。”
“在地震发生之后,每月发生三次以上的余震,持续半年,直到五年之后,余震才真正消失。”
“纵观史书,没有比这更大后果更严重的地震!”
听到林星瀚说完这些,我的一颗心沉了下来:“那,第二次呢?”
林星瀚接着道:“第二次八星争月,发生在崇祯十年。”
“崇祯十年的中元节子时,八星争月。”
“然后,就是一场持续七年之久的旱灾!”
“崇祯十年,陕西北部出现旱灾,之后旱灾范围持续扩大,崇祯十年时,旱灾还只存在于华北和西北地区,到了第二年,就扩大到了安徽和江苏!”
“接下来的几年,旱灾持续,旱灾影响的范围也不断地扩大,到了崇祯十三年,旱灾达到了最严重的时期。”
“崇祯十三年,河北九河俱干,白洋淀干涸,山西汾水、漳河断流,临汾的夏季,甚至出现了长时间的沙尘暴。”
“海河的干流支流全部断流,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的绝大多数州县都出现了蝗灾和瘟疫,甘肃死人更是占了八成!”
“旱灾最严重的陕西,甘肃,河北,出现了人吃人的场景。”
“郑廉的《豫变纪略》中记载:十三年大旱蝗,上蔡地裂,洛阳地震,斗米千钱,人相食,十四年二月起大饥疫,夏大蝗,飞蝗食小麦如割,十五年怀庆地震,九月开封黄河决。”
“这样巨大的旱灾,直接的后果就是粮价飞涨,崇祯十二年时,每石米一两银子,十三年后,每石米三两到五两。”
“这场巨大的旱灾,从崇祯十年的陕西北部开始,一直到崇祯十六年的湖南才算结束,期间民不聊生,遍地饿殍。”
我有些唏嘘。
平心而论,崇祯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如果不是生在那个时候,他就算不是一个千古名君,也会是一个好皇帝。
可他偏偏就遇上了一个千古难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