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0章 南北二京会议(四),首辅,煌煌华夏,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得知张四维向张居正炫耀以及张居正又暗中联系赵贞吉和谭纶的时候,陆远发现了。</p>
他的秘书帮和老友已经开始暗中分党了,张居正在任吏部尚书、谭纶在任海关总督,赵贞吉在任户部左侍郎,板上钉钉的下一任户部尚书。</p>
可以说江南半壁江山最最有实权的三个部门都在张居正这个党内小党派的手中。</p>
张四维是后来的秘书,他既不像赵学雍、胡宗宪这样将广东经营的铁桶一般有个立身的大本营,又不像张居正、谭纶这般有能力的已然贵为二品部院大臣,他唯一的优势就是作为陆远在任的头号大秘。</p>
因此,张四维如果也想拉拢自己的政治小山头来和张居正作对,他唯一的办法只有一点。</p>
那就是推动陆远做皇帝,他靠从龙之功!</p>
只有从龙之功才能让张四维一步到位的越过张居正等人,成为新朝的政治明星。</p>
这也是张四维到了北京之后,在过程中一味年轻气盛,说话不留余地的原因。</p>
因为他压根就不想协商成功!</p>
所谓的年轻气盛,又会不会只是张四维的伪装呢?</p>
这一点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p>
反正陆远的应对是将陆鸣派去北京来协助张四维继续推动工作。</p>
并且明确向陆鸣表露了自己的态度。</p>
皇帝这个位置,陆远是绝不会坐的。</p>
如此就可以明确一件事,既然陆远不打算做皇帝,那这次南北二京就必须要完成。</p>
陆鸣已经领会了陆远把自己派来北京的第一重用意,但还有几点疑问萦绕在心头。</p>
既然陆远不信任张四维,为什么不派张居正、谭纶这些人来北京取代张四维来进行协商工作。</p>
如此一来,完全不需要自己。</p>
所以,陆远还在用张四维一定还有其他原因,而自己的出场就成了某一种必然。</p>
按下心头的种种疑惑,陆鸣眼见张四维要发飙,抢先一步开了口。</p>
“各位大人,小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该不该说。”</p>
张四维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众人也停止七嘴八舌的议论齐齐看向陆鸣。</p>
“陆掌柜的有话直说无妨,或有旁观者清之言论。”</p>
陆鸣站起身,环视一笑。</p>
“小民不通政治,不敢插言国事,只说一点,小民经营的商号规模虽然不算大但也不小,同时呢,代管江南一百多家银行,这些商号和银行的运转需要精通商贾之道的商人,有的呢经验足一点,有的经验浅一点,于是便有了正副之分。</p>
一个银行面对着管理一个府的财富,若只设置一个行长难免会精力不济疲于应付,且会有贪腐之可能,所以小民就在经营的商号和代管的银行设置了二掌柜、三掌柜、四掌柜和行长、副行长这种职务划分。</p>
一个地方商号和银行尚且如此,国家部院掌管着全国大事,牵系亿兆百姓,只靠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就能妥善处置了吗?会不会也有疲于应付的时候,既然如此,大可以增设副职,小民就这点浅见,让各位大人笑话了。”</p>
陆鸣说完话坐了下来,在座众人则动了心思。</p>
增设副职,就是加编制呗。</p>
有了编制就能安排去处了。</p>
一个吏部有尚书、左右侍郎,完全可以取消左右这个区分,直接设四个六个侍郎。</p>
或者干脆学南京现在捣鼓的大都督府。</p>
搞部长、副部长那一套。</p>
至于再往下的什么考功司、度支司这种司级单位,也可以取消郎中这种官职,直接叫司长,然后顺理成章安排好几名副司长。</p>
只要有足够的编制存在就能解决这次矛盾。</p>
因为这次矛盾的核心就是编制和岗位矛盾。</p>
“可是大量加设副职会导致行政体系冗胀。”</p>
“调整分工、明确职责、各管一摊、推行考成,只会让行政效率增加。”</p>
罗珵开了口:“老夫来北京之前在南京做吏部尚书,如今江南各部院衙门、各省府县皆有考成标准,增设副职是可行的,至于说行政体系冗胀,诸位,就算不这么办,上万名官员裁又裁不掉,一股脑塞进都察院或者留作备用官,保留品轶和俸禄,难道就不造成冗胀了?</p>
每年该发多少俸禄还是要发多少俸禄,既然横竖都是花一样的俸禄出去,还不如让这些官员到岗位上做事呢,再怎么说,很多官员也都是几十年培养出来的,精于治政之道,闲置着是浪费才学,裁撤掉更是糟践人才,不是吗?”</p>
“这么做,大概能增设多少岗位?”</p>
李默看向罗珵,后者笑了出来:“若是按照这种方法来解决,想增设多少就能增设多少,简单来说,各部可以增设两到三名侍郎,这样一个部就能解决掉四五个正三品的编制,各司设副司长,又能解决很多从四品的编制。”</p>
“那若是老夫去了南京,是做侍郎还是做尚书?”</p>
礼部尚书顾可学突然开口打断,同时他也看向李默:“李部堂去了南京,是做吏部尚书还是做吏部侍郎呢?此刻南京的吏部尚书张居正、礼部尚书杨成修才三四十岁,可否请他们暂居副手,毕竟我们两个老家伙岁数大了,也干不了几年,他们有的是时间和机会。”</p>
这话一出,文渊阁内可就安静了。</p>
是啊,加设副职可以解决所有底层官员的岗位和编制,但是这些北京九卿们怎么办呢。</p>
这个顾可学还真好意思开口啊,还想让张居正、杨成修给其让位置?</p>
陆鸣也皱起了眉头。</p>
他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p>
张四维此刻突然站了起来,他看向罗珵和徐阶,冷笑道。</p>
“两位阁老,这就是没有私心?这就是一心为国家和社稷?呵呵,说到底,不还是权欲作祟,下官已经够忍让了吧,你们说退休制度不合理,咱们往宽了抻,你们说位置不够,我们可以加副职,把这一万多官员全部接纳安置,现在眼瞅着问题和矛盾要解决了,像李部堂、顾部堂这种又担心没有自己的位置,这总不能再说是一心为国了吧。”</p>
罗珵的面色也变得难看起来,他看向顾可学皱眉斥责道:“顾部堂,迁都回南之后,你这个礼部尚书怎么安置,内阁自会讨论。”</p>
顾可学神情变幻,他看向其他几位九卿寻求帮助。</p>
几人对视,也都看出彼此眼中之担忧。</p>
一旦迁都回南,他们的位置铁定是保不住了。</p>
就在众人打算开口的时候,陆鸣又站了起来。</p>
“各位大人,今天这次碰头会先到这吧,因为确有棘手之分歧,咱们明日再议,大家也都冷静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p>
说着陆鸣看向张四维,后者无可奈何只好支持。</p>
“徐阁老、罗阁老,各部部堂,下官先告辞了。”</p>
言罢作揖离开。</p>
今天的这堂碰头会虽然仍没有得到完美结果,可总算,又往前走了一步。(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