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一眼就沦陷
皇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七十章 一眼就沦陷,开局退婚不退礼,我直接逮捕未婚妻,皇帝,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个年代,复印技术和传真技术在国内虽已出现,但仍被视为高新技术。复印机直到七十年代末,才由沪上一家公司自主研发出首台民用静电复印机,因其价格昂贵、体型庞大,应用并不广泛。</p>
为此,陈云在来长吉前,特地请曹玲帮忙,去了复印机厂,利用厂内的机器复制了多份丁泽人的遗书副本。</p>
陈云还特意让曹玲备份了几份信件,以防万一。而说到传真这玩意儿,早在三十年代就已经登陆中国,到了七十年代,咱们自己也能研发生产了。</p>
起初,这技术主要用在速递报纸上,新出炉的报纸通过传真传遍全国,各地再翻印发行。</p>
到了八十年代,电话传真机开始普及,公安部门是较早用上这一技术的,比如之前关东二狼的通缉令,就是直接从上级传真到各地公安局,再行复制张贴的。</p>
陈云这次就利用长吉公安局的传真机,给沪上的同行发送了丁泽人写给秦华梅的信件。</p>
他精心挑选了最近日期、字数最多的一封,希望章兴能从笔迹分析中找出些什么线索。</p>
那个年代的传真速度可真够磨人的,就像那会儿的生活节奏一样,慢悠悠的,让陈云等得心里直发毛。但即便如此,也比亲自跑一趟沪上送材料快多了。</p>
那时的传真机分为九十转、一百八十转和三百六十转,现在用的电话传真机已经是最快的三百六十转了,但即便这样,传</p>
一封长信也得耗上两小时。</p>
陈云泡了壶茶,边喝边盯着传真机一点点吞吐纸张,直到茶都喝淡了,才总算把信件传完。</p>
没过多久,沪上那边的电话就响了,是章兴打来的:“陈云同志,我对比研究了,遗书和信件的笔迹高度一致,书写习惯完全吻合……”</p>
陈云听到这结论,惊讶得差点儿跳起来:“什么?你不是在逗我吧?”</p>
章兴显然对这种质疑有些不满:“你认为我会拿工作开玩笑吗?”</p>
“这么说,这确实是同一个人的笔迹?”</p>
陈云难以置信,但他选择了信任章兴的专业判断。尽管秦华梅坚称两者不可能出自同一人,但作为亲人,她的判断难免受到情感影响,缺乏客观性。</p>
这就像后世那些案例,明明是自杀,家属却固执地认为有凶手;或是DNA鉴定结果摆在眼前,家属仍坚信失踪的孩子还活着,继续四处寻觅。</p>
这些看似荒唐,实则令人唏嘘的案例,无一不反映人们面对残酷现实时的逃避心理,因为直接面对往往太过痛苦,可能让人精神崩溃。</p>
然而,章兴的鉴定结果却让案件回到了起点,让陈云最初的猜想落了空。他原本坚信有人模仿丁泽人的笔迹写下遗书,尤其在秦华梅指出笔迹与文风不匹配时,还以为真相近在咫尺。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冷酷的回应。</p>
陈云感到无奈,甚至有些尴尬,但他还是选择了接受。毕竟,他之</p>
前的顺利破案经历,并非侦查工作的常态。</p>
每个案件,尤其是命案,背后往往是侦查员们不分昼夜、历时长久的努力,才最终将真凶擒获。</p>
陈云从后世资料中了解到,为了破案,侦查员们出差各地,跑断了鞋跟,历经艰辛才得以将罪犯绳之以法的例子比比皆是。</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