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6章 拒绝,知否笑长歌,荥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时李南和刘氏还在李家村办过酒席庆祝。</p>
不过李安这个主人公没回来,多少差点意思。</p>
如今李安归来,不仅祖父大伯一家高兴,整个李家村的人都闻讯赶了过来。</p>
大伯家前两年新修的宅子,被围的水泄不通。</p>
李家族老找到李安,想把李家村的田地都挂在李安名下。</p>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p>
这一点用在古代科举上可谓十分适用。</p>
宋代对于士子优待力度不比明代,得举人才能免税。</p>
李家族老要把李家村的田地都挂在李安名下,为的就是免税。</p>
当然了,李安也不吃亏,李家村的百姓会把该交给朝廷的税,交给李安。</p>
看似好像没什么差别,他们还要把自家的田地挂在李安名下,名义上这些田地已经不归他们了。</p>
一旦李安反悔,完全可以把这些田地收为己有,他们也没有丝毫办法。</p>
但是实际上差别很大,官差下来收税,经常会以乱七八糟的借口多收一些。</p>
毕竟他们也是要捞一些好处的。</p>
而交给李安就不一样了,该交多少他们交多少,还不用被官差剥削。</p>
至于李安会不会吞并他们的田地,他们并不担心。</p>
首先把田地挂在李安名下,是要签订契约的,写清楚这些田地只是挂靠在李安名下。</p>
虽说这样并不具备法律效应,但是朝廷早就有规定,禁止这种事情。</p>
但是这种现象已经是默认的潜规则了。</p>
正常来说,没人会拿这个说事。</p>
然而若是百姓拿着契约去告就不一样了。</p>
可能有人会说,这么干即便百姓不去告,也容易给政敌留下把柄。</p>
其实不然,大家都这么干,若是有人拿这种事来攻讦别人,就等于是捅破了窗户纸。</p>
被攻讦的人破罐子破摔之下,也会揭穿这些。</p>
因此用这个手段攻讦别人,得罪得是所有因此受益的人。</p>
就好比官场中,下官给上官送礼,夏天叫冰敬,冬天叫炭敬。</p>
从名字来看,是给上官夏天买冰冬天买炭的。</p>
但是实际上就是行贿,却没人敢捅破这层窗户纸。</p>
这种事,官家不可能不知道,对此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挂靠田地也是一样的道理。</p>
但是你自己贪心,想吞并别人田地被告,那就是两码事了。</p>
因此签订契约后,对双方的利益都有保障。</p>
当然了,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已经深入普通百姓心中了。</p>
真要是发生这种事,他们也未必敢告。</p>
因此他们并不是随便找个有功名的举人就会挂靠田地,而是选自家同宗同族,或者同村的人。</p>
宗族的概念在古代可是深入人心的,即便做了官,也不能不把宗族当一会事。</p>
这件事看似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李安听完后,沉吟了一会,摇头道:“各位叔公,我的学籍在汴京那边,扬州的田地没办法挂靠。”</p>
其实李安这是在胡扯,他们一家分家后,虽然分了籍,但是他的籍贯还是在扬州的。</p>
而且挂靠田地并没有什么户籍学籍的限制,只要在朝廷规定限制的田亩数量内,去官府登记即可。</p>
(本章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