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3章 何不食肉糜,知否笑长歌,荥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们不愿意,就会提高佃户的租子,把这份税收重新转回百姓头上。</p>
这样一来,不仅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加重百姓的负担。</p>
有人可能会觉得,无非就是和原来换了一种形式,最多百姓没得到实际好处,怎么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呢?</p>
举个例子来说吧,原本地主收佃户的租子是六七成,百姓能得到三四成。</p>
而百姓需要交纳的赋税,可能都不到得到三四成中其中的一成。</p>
当税收被转移到地主豪强身上的时候,那些地主豪强可不会因为税收只要办成,就给百姓加办成的租子,因为这样不好计算。</p>
很可能给百姓多加一成,结果那些没田地的佃户,付出的就比原来需要交税的时候还多。</p>
这只是其中一点,还有一个更大的弊端,那就是免税。</p>
古时候都是靠天吃饭,若是哪里出现灾情,朝廷就会根据灾情严重程度来免除一定的税收。</p>
那些地主豪强难道会因为朝廷少收了他们的税,而大发慈悲少收百姓的租子么?</p>
之前李安提出摊丁入亩,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p>
历史上摊丁入亩的出现是为了抑止土地兼并。</p>
但是大宋从一开始就不制止土地兼并,甚至还鼓励土地兼并。</p>
古代一个王朝建立百年的时候,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已经很严重了。</p>
这还是在朝廷有政策抑止的情况下。</p>
而大宋不抑制,如今建国已经百年,可想而知土地兼并的问题有多严重。</p>
摊丁入亩是抑制兼并土地的办法,并不是解决土地已经被兼并的办法。</p>
这就好像你吃药预防一些病一样,没有患上的时候可以预防,但是已经患上了,预防的药救命没用了。</p>
既然李安知道这些,那王安石为何没有想到呢?</p>
这个问题李安也想过,思来想去应该只能用何不食肉糜来解释了。</p>
并不是说王安石他不知民间疾苦,而是认知不够深刻。</p>
王安石在地方上任职多年,但是古代有皇权不下乡的说法。</p>
王安石家境很好,做官后也是在县城州城这些地方,对于民间真正的情况并没有那么了解。</p>
加上他一门心思想着变法,整天在想着变法的政策,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过民间的情况。</p>
这一点从他后来变法,地方上因为他变法的政策出现各种问题,他却固执的以为这是变法的阵痛来看,不难看出王安石有点理想主义。</p>
仔细思索了一番,李安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信里告诉他自己发现的关于摊丁入亩的问题,让他多下乡好好了解一下民间真正的情况,想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p>
这段时间李安也一直在思考变法的事。</p>
他之前提出可以先从一步一步来解决内部的积弊。</p>
然而这段时间李安又仔细想过,这样做确实可行,但是最终还是要涉及到核心的问题。</p>
也就是大宋最严重的三冗问题。</p>
所谓三冗,就是冗官、冗军、冗费。</p>
不管是彻查盐务也好,还是查别的东西也罢,只能让朝廷的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p>
朝廷真正的问题还是冗官、冗军带来的冗费问题。</p>
宋处初几十年内,冗官和冗军的问题并不严重,因此朝廷每年税收都有结余。</p>
但是随着冗官、冗军问题越来越严重,荣费的问题就愈发凸现了。</p>
即便彻查盐茶马铁那些能够给朝廷增加一些收入,但是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冗费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还是会把大宋给拖垮。</p>
冗官的原因就是朝廷每次科举录取的人数太多,加上荫封制度的问题,导致官员越来越多。</p>
而官员的俸禄本就高,官员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开支增加。</p>
要想解决很简单,限制科举录取人数和荫官数量,同时减少官员俸禄。</p>
但是不管哪一点,天下大多数文官都不会接受的。</p>
至于冗军的问题也难以解决,冗军的根本问题是因为有辽国和西夏在侧,北方无险可守,需要大量驻军防备。</p>
除此外大宋军队战力弱,也是一个弊端。朝廷只能不断的增加军队数量。</p>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增加军队战力,然后削减军队数量。</p>
想要解决财政危机,无非是开源节流。</p>
但是大宋最需要节流的文官和军队,却偏偏因为各种问题无法节流。</p>
而即便开源,也只能暂时堵住这两个窟窿,并不能彻底堵住。</p>
其实还有个办法,那就是打仗。</p>
一旦能收复那些被辽国和西夏占领的地方,没了威胁自然不用养那么多军队。</p>
同时地盘扩大,不但朝廷赋税增长,需要的官员也增加了。</p>
然而大宋内部的总总弊端,和军队的战斗力,都支撑不了这么做。</p>
如此一来,好像又陷入了死循环。</p>
李安作为一个穿越者,虽然算不上熟知历史,但是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一些好的政策他都知道一些。</p>
但是都想不到解决眼前问题的办法。</p>
李安把自己的这些想法都写了下来,告诉王安石,让他头疼去吧。</p>
……</p>
这天,李安下值回到家里,李南叫住了他。</p>
跟他说他和刘氏准备回去一趟。</p>
现在已经九月中旬了,距离李安婚期还有近两个月时间。</p>
李南打算和刘氏一起回趟扬州,把李安的祖父祖母和大伯一家还有刘氏娘家的亲戚给接过来。</p>
下聘肯定要有长辈在,其次李家在汴京没亲戚,他成亲总不能没有亲戚出面吧。</p>
李安听完想了想就答应了下来。</p>
现在距离兖王动手不远了,到时候汴京肯定要混乱一段时间,父母留在汴京反而要担惊受怕。</p>
他们回扬州,正好也能避开这一段动乱时期。</p>
不过李安不放心让他们两人回去,去师傅那边的武馆,雇佣了八个和师傅学艺的少年。</p>
这些少年算不上武艺高强,但是比普通人肯定强多了,父母有他们保护李安也能放心。</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