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8章 沈从兴的奇葩想法,知否笑长歌,荥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只能不停的灌酒,把他灌醉让他随从给他送了回去。</p>
这也就罢了,灌酒的时候沈从兴还不忘让他也喝,弄得他每次也喝的醉醺醺的。</p>
李安有时候甚至怀疑他故意装醉,就是为了发泄心里的不满。</p>
但是这种事他也无法求证,被弄得不厌其烦。</p>
这日李安下值刚回家没多久,下人就通报沈从兴来了。</p>
李安闻言十分头疼,他甚至怀疑沈从兴是不是交代了家里门房,看到他回来就通报了。</p>
李安带着明兰刚来到中院,就看到了沈从兴和小沈氏,好家伙,跟他回自己家一样,那叫一个自然。</p>
“哈哈,子谦,我又带舍妹来蹭饭了。”沈从兴笑道。</p>
“沈国舅,我真喝不了了。”李安苦笑道。</p>
“今日不喝酒,我是有事来找你聊聊。”沈从兴说道。</p>
“那咱们去书房聊?”李安说道。</p>
“好。”沈从兴点了点头,看向明兰说道:“李夫人,舍妹就麻烦你了。伱家的厨子做的菜是真好吃,她喜欢的很。”</p>
“既然沈国舅和沈姑娘喜欢,不如让府上的厨子来学学。”明兰微笑道。</p>
“可以吗?”小沈氏闻言眼睛一亮。</p>
“自然可以。”明兰点了点头</p>
李安没有管他们,带着沈从兴来到了书房。</p>
等下人送上茶水退下后,沈从兴说道:“子谦,我之前听仲怀说你也懂兵法?”</p>
“倒是看过一些,只能算纸上谈兵罢了。”李安说道。</p>
这可不是他谦虚,兵法他确实看过一些,却算不上精通。</p>
“我有个想法你帮着分析分析,看看能不能行。”沈从兴说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p>
“国舅想偷袭辽国?”李安听完难以置信的看着沈从兴。</p>
好家伙,你是偷袭上瘾了么?</p>
“没错!”沈从兴点了点头,说道:“我这段时间仔细研究过辽国的布防,发现辽国边境有两座城池突出辽国防御线之外,辽国并不重视,防守兵力不多。若是能拿下来,大宋在白沟河就有了桥头堡,对将来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有很大的好处。”沈从兴说道。</p>
上次偷袭辽军大营,沈从兴和顾廷烨是首功。</p>
但是军中将士都称赞英国公的指挥。</p>
这也没错,毕竟英国公是指挥者,沈从兴和顾廷烨是执行者。</p>
但是沈从兴心里很不服气,若不是英国公不采纳他的意见,早就偷袭成功了。</p>
至于英国公说的那些猜测,在他看来只是猜测罢了。</p>
那次劫营的顺利,让他觉得辽国从始至终就没有把大宋放在眼里,压根没有什么防备。</p>
要是英国公早些采纳他的建议,派骑兵先行,一样可以劫营成功,还不要耽误那么久。</p>
这些他都没有隐瞒,讲述了出来。</p>
如今他掌管禁军中的步军,等于是掌管了大半的禁军,总感觉别人看他的眼神不对劲。</p>
后来他仔细一想,明白了过来。</p>
别人都以为他是靠着裙带关系上的位。</p>
这让沈从兴很不满,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p>
于是便有了再次偷袭辽国的意思。</p>
李安听完有些无语,原来自卑的不仅是小沈氏,沈从兴也有。</p>
但是沈从兴的脑回路也太怪了,他那套说辞和子午谷奇谋有何区别?</p>
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导致北伐失败,魏延心里颇有怨言。</p>
觉得若是按照他说的未必会失败,认为这是诸葛亮在打压他。</p>
但是诸葛亮不采纳子午谷奇谋是因为风险太大,而当时北伐刚开始,没必要冒那么大风险。</p>
可是北伐失败后,却没有实施子午谷奇谋的机会了。</p>
因此这是一道伪命题。</p>
古代打仗主流思想是以正合以奇胜,正所谓出奇制胜。</p>
很多人以为这个奇是出奇招,其实压根不是那么回事。</p>
以正合以奇胜,指的是用大多数兵马和对方交战,留下一小部分兵马。</p>
发现破绽后,再出动这支奇兵,这才叫出奇制胜。</p>
并不是指打仗要靠奇招来获胜。</p>
事实上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虽然很多,但是放在数千年历史中就显的很少了。</p>
历史上大多数的战争,还是堂堂正正的。</p>
以少胜多那都是逼不得已,谁手上有百万兵马,会蠢到派数万人去打人家几十万兵马?</p>
说白了,还不是没人,就只能博了。</p>
李安虽然对兵法不是很精通,但是英国公的指挥思路他也听说了,并不觉得有错。</p>
沈从兴提议派骑兵先行偷袭,确实有可行性。</p>
但要是失败了呢?</p>
一旦失败,陈兵边境的十万辽军必然愤怒,肯定会出兵攻城。</p>
很多东西都是双刃剑,偷袭也是一样。</p>
不成功损兵折将,自然会极大的打击己方士气。</p>
一个不好,还真有可能被辽军攻破防线。</p>
届时,大宋就要陷入被动了。</p>
即便能够守住,大宋一样陷入被动。</p>
对,辽国和大宋交战的意愿不高,但并不代表没有。</p>
之所以最后能达成和谈,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那场袭营,让辽国损兵折将,士气大减。</p>
辽国十万大军陈兵边境,要是没有那场大败,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的退兵。</p>
若是偷袭失败,要么宋辽一战,要么大宋答应辽国的条件。</p>
而且那时候的条件只会更苛刻。</p>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公求稳是最正确的选择。</p>
不过这些李安没有和沈从兴说,正所谓忠言逆耳,沈从兴是因为自卑加上对亲事的不满,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劝动的。</p>
“国舅可曾想过,若是偷袭了辽国的两座城池会有什么后果?”李安问道。</p>
“我想过,辽国上次战败,都忍了下来,可见辽国不过轻易动兵。那两座城池突出辽国防御外,辽国也不重视,若是能拿下来,大不了赔些钱财。”沈从兴说道。</p>
李安闻言有些无语,这能一样么,你都夺了人家的城池,人家还能忍就怪了。</p>
而且没有任何意义,虽说燕云十六州百姓大多都是汉人,但这些汉人对大宋没有任何归属感。</p>
拿下来哪怕辽国能忍,也后患无穷,麻烦不断。</p>
“国舅,你问过官家么?”李安问道。</p>
“还没有,这只是我的初步想法。”赵策英说道。</p>
“国舅,虽然我不怎么懂兵法,但也知道此时不宜和辽国交恶。那两座城对于大宋来说是一块飞地,哪怕辽国能仁,也会浪费大量财力物力,得不偿失。”李安说道。</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