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小六门,当盗之年,百夫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祁怀志来到京大图书馆,找寻关于小六门的资料。</p>
</p>
马民安活着的时候,曾有意无意的述说过一些家族记忆,其中讳莫如深的就提到过关于小六门的民间说词。</p>
</p>
隐晦间知晓其祖上便是出自小六门中人,做过明朝的九品官吏皮做局大使。</p>
</p>
当时祁怀志并没有上心,因为作为地质人员也好,科研人才也罢,唯物主义才是现代人所遵循的崇高理想。</p>
</p>
那些言过其实的身世经历,不过是些类似的民间传说,或是官方还未解构的嗔怪故事罢了。</p>
</p>
在科学面前,也只不过是一些历史的障眼法,高超的愚民术,越是离奇,越是无法让这些从事研究工作的老学究们难以信服。</p>
</p>
最后只会成为某些老资格嘴上的扑朔迷离,帮其装裱个人经历的谈资故事而已。</p>
</p>
当那晚,祁怀志第一次看到马超房间里出现的那半枚铜钱时,曾经的不可一世,内心的执著高傲都被冲击的粉碎。</p>
</p>
原先对马民安的不理解,对爱人死去的纠结,对马超祖上的传说,都是因为自已的半信半疑,没有去努力深究,现在想想,浪费的时间仿佛就是对自已最大的惩罚。</p>
</p>
马民安曾说过“小六门为古老门派的一支,当中门人均身系半枚铜钱,铜钱由工部定型特制,或是依照具体要求自制,尺寸稍大于一般流通款式,面铸字样均为汉字正体,铭文有道,刚正有力。铜钱一分为二,一半为阴,一半为阳,阴面至熔化,投名地府,寓意身居此阳间差事,阳面系红布,随身佩戴,意为身正则驱邪避祸。”</p>
</p>
祁怀志在图书馆不断翻阅古籍查询,其中找到的记录也只是断断续续,并不全面。</p>
</p>
而在一本《明朝奇门怪谈录》里终于找到了关于小六门的解说。</p>
</p>
小六门说的是赊刀人、刽了手、扎纸人、守陵人、二皮匠以及仵作,都是属于下九流,不招人待见的营生。</p>
</p>
所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宁做路边狗,不入六门头。</p>
</p>
小六门虽说是下九流,但与盗门、蛊门、机关门、千门、兰花门、神调门、红手绢门、索命门,十四门共称“七通七府”。</p>
</p>
同出鬼谷,</p>
</p>
不过这“七通七府”依然共同遵守:不拜祖师、不准入门;不上香火、不准为徒;不合规矩、不准授业的“三不准”戒律。</p>
</p>
这小六门赚的是死人钱,但功夫确是活人练的。</p>
</p>
门里行家常说“赊刀人的相面、刽了手的刀炼、扎纸人的手艺、仵作眼的尖利、守陵人的修缮、二皮匠的针线。”流传的都是些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的真功夫。</p>
</p>
这头一句,赊刀人的相面。说的是赊刀人能占卜生死,也就是算卦。</p>
</p>
第二句,刽了手的刀炼。说的是刽了手中的鬼头刀,为了行刑锋利,不拖泥带水,需要用特殊方式养护和打磨,久而久之,刽了手便掌握一套不同于寻常百姓家的磨刀技术。</p>
</p>
第三句,扎纸人的手艺。扎纸人也算是工匠出身,不但可以制作祭祀用品,还可以制作节日彩灯、门窗修补等。</p>
</p>
第四句,仵作眼的尖利。虽说仵作只是验尸的工作,常与死人打交道,但是仵作工作本身需要的各种知识积累确是繁杂多面,比如医学、药理等,顾常言道:仵作半郎中。</p>
</p>
第五句,守陵人的修缮。说的是守陵人常年看守大到皇家陵寝、小到寻常百姓,可以说死人的陵寝也是家,所以无不熟悉众多建筑用料,建造结构,而陵寝之处又人迹罕见,多有毁坏破损,守陵人便习得一手建筑的好修缮手艺。</p>
</p>
第六句,二皮匠的针线。皮匠本来干的就是针线活,二皮匠虽说是缝补尸体,但是那种胆大心细的针线本事却不输皮匠,甚至更精于皮匠。</p>
</p>
……</p>
</p>
书中阐述了很多的奇闻异事和历史沿革,甚至到今天还有着某些职业的传承。</p>
</p>
但是,全书却没有对这些门派的印记标识做任何的描写,祁怀志有些生疑。</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