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楼观,墨者荣耀,白云客,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楼观台所在的石楼山,是楼观道的发源之地,位于终南山北麓,南依秦岭,千峰耸翠,东距长安一百五十里,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楼观台是说经台,周围青山绿树,道观掩映,重重楼台相叠,楼观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一叶方舟,俯视风景如画的秦川渭水,后世宋代苏轼游此吟有名句:“此台一览秦川小。”
楼观道历史悠久,相传创始于西周,至今已有一千余年,春秋时期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老子李耳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亲手筑起楼观台授经。沿楼观台前卵石路南行,越过林海,便是翠薇峰,巍峨高耸,峰峦起伏;白云重重,围绕山腰,飞瀑奇岩,幽险奇峻,山间珍禽异兽,数不胜数。
峰巅高炉世传为老子的炼丹炉,也是楼道观的禁地,外人不得入内,平日里戒备森严,今日更是布满重重岗哨。炼丹炉前有一个小院子,三间瓦房,五株幽竹,一弯溪水相伴,淙淙水无声,水底砾石晶莹剔亮,偶有游鱼,忽来忽往;竹影拂水面,沐着细碎的阳光,是几分淡淡的韵味。
从院中北望八百里秦川,烟岚横断,远接蓝天,阡陌道路恍若棋盘,楼观道掌教岐晖回过头,对广成子笑道:“杨崇这么快就查到我们,还当真是出乎意料,帅师兄既然来了信,我们少不了是要走一趟。”
岐晖身材修长消瘦,一张英俊的脸上充满男儿的气概,由于保养的好,让人根本无法判断年龄,说四十岁也行,三十岁凑合,二十岁有可能。广成子是王真微一支的传人,和岐晖相必显得有点胖,满头乌发,面色红润;广成子功力已臻化境,对俗事不大上心,疑惑地问道:“掌教似乎并不在乎杨崇发现秘密?”
岐晖高兴地说:“不在乎,不在乎。若没有这件事,怎么证明杨崇的力量。”
楼观道这一代英才辈出,比之田谷十老的时候更为发达,但正因为这样,内部争论不休,即使以岐晖的地位,也无法摆平。隋炀帝杨广明显的更相信茅山宗,自登基以来,虽然一再表示信道,但是从未召见过任何一个楼观道的道士,更不要说到楼观道来做客,岐晖想尽办法,托了数十位朝廷重臣,都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以冯齐整、元慧、帅国真、张果老为首的部分道士,对这种情况熟视无睹,反而一再强调所谓的做好自己,杨崇能获得楼观道的支持,起因就在此。但是孟狮真人、徐明、陆压等人则主张在朝堂上寻找信徒,扩大影响,以达到最后影响隋炀帝杨广的目的;岐晖本人则考虑得更远,和扬州的虬髯客、华山的焦旷真人、恒山的苏游一直在研究天下的走向,考虑种种可能的变化。
唐国公李渊是因为淬天阁而进入岐晖和楼观道视线的,当时冯齐整、元慧已经决定帮助杨崇,师兄帅国真也不赞成和淬天阁往来,岐晖只好让孟狮真人、陆压负责与淬天阁联系。没想到陆压真的象师叔史道乐说的那样,做事不考虑后果,竟然和史世良设计出对付杨崇的一个局,虽然有风险,但确实高明。
广成子知道,岐晖一直担心掀起一个无法控制的风波,造成楼观道的彻底分裂,没想到杨崇竟然在无声处听到惊雷,并且一举猜出幕后的人物;这可不是运气,这是真正的实力,说明杨崇在朝野传说的大局观是真的,可以一举扭转乾坤。广成子谨慎地问道:“掌教准备去见杨崇?”
“当然,杨崇能猜出这么多事情,我也很好奇。”岐晖惬意地说道:“明天杨崇要见淬天阁的人,无论什么结果,对我们都有利。淬天阁如果能和杨崇把手言欢,杨崇就根本不会与我们计较;如果淬天阁惹怒了杨崇,我们更是奇货可居。何况有姜菲那个丫头在,岂会真的不念元慧的恩情,所以根本没有什么担心,五天后,你、我、元慧一起下山去无竹观,让冯师弟留在山上。”
广成子纵然对俗事不在意,依旧是个聪明的人,闻言立知岐晖的打算,就是要在长安造成杨崇和楼观道交好的样子,把杨崇逼上楼观道的船;不让冯齐整参与,自然是怕冯齐整念及和杨崇的师兄弟之情,节外生枝。广成子其实从心中不赞成这样,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劝说,正在为难,门口有弟子高呼“谢师叔到。”
谢弘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见到两人施礼道:“见过掌教师兄,见过广成子师兄。”
谢弘是谢安的后人,江南谢家的重要人物,曾做过大隋陈州太守,举止间很有先祖谢安遗风,神态沉着,风度条畅,隐隐然有超尘脱俗的气概。岐晖笑道:“谢师弟若是有空,就和我们一起下山,见一见杨崇,正好借你的眼光做个判断。”
岐晖七窍玲珑,不用谢弘开口便知道他的来意,谢弘点头道:“就凭传说,就可以看出此子有敬鬼神泣天地的手段,是个人物。师兄和他见面应该有个筹划,是从江湖走,还是按朝堂的规则。”
谢弘做过高官,清楚朝堂和江湖是完全两码事,江湖义气当先,最重的就是名声;朝堂上的游戏犹如青楼女子接客,表面上是欢颜相待,情深意切,实际心里怎么想的根本无从猜测,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用在部分官员身上是绝对适合。岐晖的目的就是利用杨崇,不在乎杨崇是什么样的人,谢弘提醒的意思就是要对症下药。
岐晖连连颔首道:“师弟所言极是,我一时倒没想到这上面去。从杨崇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似乎对做官不大在意,反而对赚钱比较有兴趣;他能猜到李渊和我们,让我很是意外,按照你的经验,杨崇是不是和李渊一样,暗地里有安排。”
谢弘微笑着说:“小弟和师兄看法不同,杨崇寒门出身,是无法走唐国公那条路的,从张师兄和姜菲等人传回来的信息看,杨崇有志于墨家重振,他淡薄朝堂是因为知道只要一天不能把墨学与儒学并列,他在朝堂上就是异数;挣钱就是为了墨家机关术和以后招人做准备。这对我们楼台来说,不是坏事,墨家自秦汉以来,几近灭绝,大部分信徒都托身道门,杨崇宣扬墨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道家中墨门的思想提炼出来。”
岐晖赞许地说:“师弟不愧是名门之后,一眼就看到要害,我们就与他论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