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五十二章 昆明池,墨者荣耀,白云客,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崇没有回避,眼中锐芒一现说:“要看楚王准备回长安,还是坐镇江都。”</p>
“回长安。”在关键时刻,杜伏威一点也没犹豫,留在江都,自己这个尚书令就变成一种荣誉,既然无心造反,何必让人猜测。杨崇点头说:“那就说定了,打下江都后,我会派屈突通去担任留守,东南道以李靖、辅公祐为正副总管,江淮军先单独成立一卫,等打到江南再成立一卫,以辅公祐、王雄诞为大将军。”</p>
河西军不同于其他军队,都是现有身经百战的老兵,再建立一卫编制,杜伏威晓得杨崇开价不低,当场答应。次日在政事堂,众人通过这个决议,杜伏威回去的时候,由崔开远代管尚书省;封辅公祐为丹阳郡公、王雄诞为六合县公,任命李百药为丹阳郡守,阚陵为下邳郡守。</p>
御史们闻讯纷纷出言反对,可是大佬们不吭声,杜伏威就这样走了,杨崇随即又不见了,这次没有闹什么远征,就是在长安附近视察民情,早出晚归。奇怪的是,杨崇一回到长安,关于洛阳的议论嘎然而止,让人不得不怀疑当时那种群情激奋,没有别的,就是要杨崇回长安。</p>
杨崇与其说视察,不如说溜达,转眼入秋,杨崇带着张果老、郝瑗、司马才章、天弃、元弘昭、元君宝、张亮,装成大户人家,特地去长安城西南昆明池看漕渠,两百骑卫队远远地停在道路旁。</p>
秋风吹皱昆明池水,荷花已经开始萎缩,天色阴暗,只有水鸟鸣叫着从池中掠过,有时在水波上滑出一道道水波;十几艘渔船正在打渔,网起网落,忙个不停。漕渠汉武帝时挖的人工运河,河渠从昆明池起,东北流经渭南、华阴至潼关,直通黄河,长三百里,沿途接纳浐、灞、沋、赤水等河流,不仅水量充足,航运便利,还灌溉漕渠两岸一万多顷农田。</p>
杨崇感受着昆明湖痴的风,那么凉爽,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再睁开眼,就觉得眼前的景色分外美丽。杨崇明白自己只是沧海一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替天下千千万万百姓把心操完,但是以他现在的权势,可以为跟随自己从高昌一路杀出来的老兵做点事,昆明池就是一个这样的舞台。</p>
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是仿昆明滇池而建的,主要目的是训练水军,攻打南越国和昆明国,以平定天下交通外邦。昆明池修好后,确实为西汉王朝的水军发挥了作用,平定了南方和西南方。昆明池是沿着竬水由南而北的流向自然来引水、排水,蓄水则在低洼地处,出水口的选择则是根据引水需要和泄洪需要来进行的。</p>
昆明池北岸是一条大致呈东西走向的带状高地,东西长四里多,进水渠有分叉,最宽处达四百二十米,窄的多在四十至一百六十米之间;三条出水渠位于昆明池北岸一线,最窄的宽度有二十至五十米,有的底部及两边用大鹅卵石铺砌而成;另一条出水渠在西岸,是泄洪用的。</p>
宇文恺考察过,昆明池的来自秦岭,每年雨季会有许多雨水从秦岭深处流出,但是距离渭河太近,落差太大,基本上都是白白流走,汉朝就是利用这种天然的水优势就地开湖蓄水,形成昆明池,目前由于国力衰退,数年未进行维护,昆明池四周干涸为陆,池的面积缩小了近三分之一,水位下降很大,大船开不进来,只都改从渭河走,造成渭河运力紧张。</p>
司马才章观看着水面说:“国公,这个工程不小,并不能减少多少运力。”</p>
杨崇笑着摇头说:“漕运肯定划不来,官府的粮仓都不在附近,但是贸易是一个好地方,汉朝的那些建筑可以利用,在这里建一个小镇和码头,只需在黄河的入口有一个中转的货站,很多物资就无需车马劳顿,直接运到这里。渭水、涝河、沣水、洨水围成的河滩地带,面积开阔,因水患不宜农作,但草丰水盛,是个理想的牧地,可以建一个私人牧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