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二章 线索,锦衣卫之卧底江湖,流浪诗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在伯革等人吵成一团的时候,赵远来到了出事的地方。</p>
现场此刻一片狼藉,空气之中弥漫着一股皮革烧焦之后的臭味,尸体已经被清理出来,然后摆放在地上,用白布盖着,外面的那些侍卫死了之后至少还能辨别得出来容貌,而里面那些明朝的官员则被烧成了焦炭,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来。</p>
本来作为案发的第一现场就应该妥善保护才行,可是事出突然,前来救火的救火,搬尸的搬尸,几乎所有可能证据此刻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p>
不过赵远还是没有放弃,围着案发地方走了一遍,这一走还真有一些发现,在草丛之中发现断掉的半截刀刃。</p>
捡起了刀刃,赵远又看了看周围环境,这才离开。</p>
入夜的时候,赵远悄悄的来到了铁匠铺,找到了武冈。</p>
一进门,武冈就道:“大人,朝廷来的那些大人出事了。”</p>
赵远点头道,坐了下来,道:“是啊,一夜之间,上百号人被人杀了一个干干净净,他们被杀,我猜测应该是临时起意,而不是早就计划好的,这其中陷害的程度比较大。”</p>
这点赵远已经仔细想过,要是真想挑起明朝和兀良哈的战斗,无需等着他们抵达红罗山之后才动手,那样子危险性很大,也很容易暴露。</p>
当然,也不排除土默特人下的手。</p>
说着,赵远把怀里的半截断刃取出了出来,道:“这是我在现场唯一找到的半截断刃,看这样式应该是兀良哈人所用的刀,你看下,看能不能从这刀上看出什么来。”</p>
武冈接过了断刃,点点头,朝屋内喊道:“赵一,进来!”</p>
一个大汉闻言走了进来,看看赵远,又看看武冈,道:“大人,掌柜的,有什么吩咐的?”</p>
赵远略微有些意外。</p>
武冈立刻解释道:“此人是我的心腹,也是自己人,所以也知道大人身份。”</p>
武冈把断刃递了过去,道:“看着这半截断刃,能看出什么来。”</p>
赵一接过了刀,仔细的看了看,道:“这刀是来自明朝。”</p>
武冈惊讶道:“明朝?你没看错?”</p>
赵一非常肯定道:“绝对没有错,而且掌柜的,你看。”</p>
赵一指着断刃之处,道:“这可是包钢的做法,以兀良哈现在的铸造技艺他们可没办法做到这点。”</p>
冷兵器时代,刀剑作为主要的兵器,讲究的可是技艺,一柄好的剑,有时候需要花费一年或者几年的时间。</p>
古代最早的炼钢工艺流程是:先采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呈海绵状的固体块,待炉子冷后取出,叫块炼铁。块炼铁含碳量低,质地软,杂质多,是人类早期炼得的熟铁。再用块炼铁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后经过锻打,除掉杂质又渗进碳,从而得到钢。这种钢,叫块炼铁渗碳钢。</p>
用块炼铁透碳钢制造的刀,虽然比较锋利,但仍然达不到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程度。因为这种钢的质量还不够好,炼这种钢碳渗进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匀,杂质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难掌握,而且生产效率极低。为了提高钢的质量,中国古代工匠从西汉中期起发明了“百炼钢”的新工艺。</p>
所谓“百炼钢”,就是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使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杂质减少,从而提高钢的质量。用百炼钢制成的刀剑质量很高。</p>
“湅”,即是炼的意思。这是迄今为止发掘出的最早的百炼钢类型的产品。科学检验表明,这把钢刀含碳量比较均匀,刃部经过淬水,所含杂质与现代熟铁相似。百炼钢的品种繁多,见于记载的有:“五炼”、“九炼”、“卅炼”、“五十炼”、“七十二炼”及“百炼”。炼字前面这些具体数字的特定含义,研究者一般认为是指加热的次数,即炼了多少火。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叙述磁州百炼钢的过程,就是连续烧锻百余次,至斤两不减为止。曹操曾命有司造“百辟刀”五把,在《内诫令》中称它们为“百炼利器”。孙权有三口宝刀,其中一口名“百炼”。蒲元为刘备造的宝刀,上刻“七十二炼”。</p>
到了明朝的中早期,刀剑的铸造工艺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旋焊工艺已经相当的成功,的工匠已经完全掌握了从中西亚传播过来的大马士革刃的制作方法,同时予以改进,出现了旋焊嵌钢和旋焊马齿夹钢等工艺。而且明代一直保持包钢工艺,只不过多在贵重刀剑上使用。</p>
赵远对于这些并不知道,疑惑道:“兀良哈不是也有铁匠,他们做不出来?”</p>
赵一重重点点头,道:“对,这种工艺一般直用在贵重的刀剑之上,即便是朝廷装备的寻常刀剑上面都不会采用。”</p>
赵远沉默了片刻,拿起这半截断刃,道:“高级刀剑,也就是说这刀就是明朝替兀良哈这边做铸造的?”</p>
赵一点点头,道:“看着刀的磨损,估计也用了好几年,而且在刀身之上之上还有个记号,请看!”</p>
赵一指着刀身,赵远定然一看,果然在靠近刀尖之处上面还刻着一个图案,仔细一看,就好像一片竹叶一样,便疑惑道:“竹叶?”</p>
赵一点头道:“对,就是竹叶,据小的所知,明朝廷的士兵装备的刀剑一部分是来自工部所辖的刀剑厂,还有一部是来自民间,为了保证这些刀剑的质量,若出现问题方便追究责任,这些刀剑上面都会有各自的标记,以竹叶作为标记的便是山西的秦家。”</p>
山西产煤,因此也就带动了冶炼的发展,山西秦家则是其中赫赫有名的代表,不同于柳家,山西秦家生意主要就是朝廷,另外大同也是朝廷的军事重镇,由秦家负责兵器的后勤补给,也节约了不少的路程。</p>
赵远脑急速的盘旋起来,道:“兵器可是朝廷管制之物,若没有朝廷的允许,秦家也不敢私自贩卖兵刃给兀良哈等,即便贩卖,也不可能在刀身上还刻着属于自己的标记,所以说这批刀剑应该是兀良哈以正当途径向朝廷购买,然后让秦家生产,另外这种高级刀剑可不是一般士兵能用的,也就是说至少他属于某个有权有势之人?”</p>
武冈仔细的思索了一番,道:“也有这个可能,我可以让人送信回去,调查一下最近几年秦家有没有供应给兀良哈刀剑之类,若有定然有记载。然后就可以顺藤摸瓜,看到底这批刀剑到底被赏赐给了什么人。”</p>
赵远点点头,道:“还有一点,你们应该也掌握这种包钢法铸造的方法吧?”</p>
赵一有些得意道:“那是当然,我师父可是鼎鼎大名的铸剑大师。”</p>
赵远道:“那好,你们明天开始就卖力吆喝一下,宣传一下你们铸造方法。”</p>
武冈脸色一亮,道:“您打算引蛇出洞?”</p>
赵远道:“对,这包钢法所打造出来刀剑若是属于高级刀剑的话,刀的主人对于此应该比较爱惜,实际上从这上面都看得出来,若刀损坏了,定然心疼无比,兀良哈自己没有工匠能修复的话,那么他只能寻找其他人才行。另外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你们不过也就是以普通的铁匠铺,没人会把你们和那些明朝使臣联系起来。或许能让他放下警惕性。”</p>
只要找到刀的主人,那么到底是什么人袭击了那些明朝使臣岂不是也就呼之欲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