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烟屁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4章 前四排名,三国第一保镖,最后的烟屁股,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成见官吏们正要把收上来的答卷分给考评大儒们,他立即伸手道:“慢!”</p>
所有人都是一愣,蔡邕立即拱手问道:“不知司空大人还有何吩咐?”</p>
刘成道:“把所有答卷上学子的姓名封住,等考评完毕才能揭开,向所有人公布哪些学子通过考评!”</p>
刘辨笑道:“皇叔这个提议好,这样才公平嘛,毕竟头三名是要被封官的,事关学子们的前途,谨慎一些才好!”</p>
“啪啪啪啪······”外面看热闹的百姓们都大声叫好,纷纷鼓掌。在官宦们面前,老百姓们从来就不会得到公平的对待,如今刘成的提议似乎已经打开了一道缺口,这些学子当中有世家的、有寒门的,也有平民百姓的子弟,而这个时代的人普遍都比较看重家世出身,寒门和平民子弟无论在什么时候受到的重视程度都远远低于世家子弟。</p>
蔡邕略作思索便拱手道:“司空大人这个提议好,陛下言之有理!来人,把答卷上的姓名用纸条遮挡!”</p>
这些学子们所用答卷其实都是小号的竹简,不仅比正常竹简小,而且材质也差了一些,竹片也要薄得多,主要是因为这玩意是一次性消耗品,就跟后世小学生的作业本和练习本一样,自然不可能让小学生们用宣纸当作业本,那太浪费了。</p>
在蔡邕的吩咐下,一些小吏们立即拿来纸条和浆糊把一卷卷竹简上的姓名封住,再在蔡邕的吩咐下把竹简分给二十四位大儒们考评。</p>
这种考评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更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能不能通过考评,全看阅卷大儒认不认可。</p>
每个大儒阅卷十二份,根本花不了多少时间,只短短一刻钟的时间,结果就出来了,阅卷大儒们把没有通过考评的答卷放一边由小吏们收走。</p>
第一轮考评,经过统计,通过的学子人数有一百五十六人,也就说被淘汰的学子人数达到一半。</p>
在蔡邕把通过的学子们的姓名通报了一遍,然后让没有念到姓名的学子离开考场,可以留在外围做观众。</p>
蔡邕把其中公认的写的最好的一篇当中朗诵了一遍,获得了一致好评。</p>
接下来又连续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而第五轮结束之后,还留在考场上的学子只剩下八个。</p>
蔡邕还要在从箱子里抽取考题,刘成站起来举起手阻止了他,然后对刘辨拱手道:“陛下,头三名是要被封官的,臣以为从现在开始,考题不能再是吟诗作赋之类的,才学固然重要,但也要活学活用,你诗赋作得再好,不会为官、不会为臣之道、不会替治下百姓谋福祉,你学问再好都是白搭!接下来,臣建议出最后一道做赋的题,四人通过,四人淘汰,剩下的四人由陛下和臣来考核,题目不能再是吟诗作赋,必须与为官施政之道有关,不知陛下以为如何?”</p>
刘辨也觉得刘成说得很有道理,既然是要官的,考题就不能全部都是作诗作赋的题目,必须要与为官施政有关,于是同意道:“好,皇叔的提议深得朕心,就这么办吧!对了,朕刚才出的一道题也是做赋的,就用这道理作为最后一道做赋题吧!”</p>
“诺!”蔡邕答应,从考题箱中取出刘辨写的那道题,打开念道:“托物言志!”</p>
有小吏当即高声喊道:“八进四,这是最后一道作诗作赋的题,请听题——托物言志!”</p>
意思很明确,也就是要求学子们通过描写一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p>
剩下的八个学子听了之后开始思索,要描写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呢?有人想到梅花,有人想到了玫瑰,有人想到青松。</p>
八个学子当中有一人皱着眉头思索,突然看见皇帝刘辨身旁的矮几上放着一个鸟笼,鸟笼里关着一只鹦鹉,顿时眼睛一亮,略作思索便泼墨挥毫。</p>
还有一学子看见刘成身边蹲着一只身形庞大、威猛的犬,脸色变幻几次,当即奋笔疾书。</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