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流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九章 纵马掠秦地,赵公子,半城流烟,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元前248年,六国合纵伐秦。</p>
赵、楚、齐、魏各自出兵十五万,燕、韩各自出兵十万,共计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秦国。</p>
这八十万大军,可并非当初燕国攻赵那种,掺杂了许多老弱妇孺的军队。</p>
此次合纵大军,几乎都由青壮男子组成,还配给了各诸侯国最优秀的将领、谋士,阵容之豪华,世所罕见。</p>
各国军队刚刚联合,蒙骜就急忙率领秦军撤出魏国。</p>
魏无忌统帅大军,由韩国境内杀入秦国,于黄河南岸大破蒙骜,斩杀秦军精锐六万余,蒙骜仓皇逃窜,沿途被联军追击,直接溃逃至函谷关。</p>
而此时,秦国面对八十万合纵大军,朝野震动,秦王惶恐不可终日,下令全国征兵,十四岁以上男子皆被征召,奔赴战场。</p>
函谷关及其四周,集结了超过六十万秦军。</p>
前对举国动员的秦国,哪怕合纵大军数量高达八十万,由于诸侯皆不愿损失太多兵力,居然在函谷关前踌躇不前。</p>
秦国忌惮合纵大军,亦不敢轻启战端,两者就这样在函谷关前相互对峙。</p>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p>
却说秦国为了抵御合纵大军,几乎将国内成年男子征调殆尽,其余各地守军也变得无比空虚。</p>
少阳山下,赵嘉身穿胡服,统帅两万骑兵,脸色沉凝。</p>
在其身旁,范增、乐间、司马尚、赵辨、边城等人,全都身穿甲胄,骑在战马上眺望远方。</p>
“公子真要如此做?”</p>
哪怕此时已经箭在弦上,乐间心中仍旧难以平静,脸上更是带着深深的忧虑。</p>
赵嘉站在山巅眺望远方,将下面大好山河尽收眼底,沉声道:“若因畏惧秦国之强大,而放弃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最佳时机,那么秦国只会越来越强,赵国也只会越来越弱。”</p>
“此番六国合纵,秦国几乎将全国兵力都集结在函谷关四周,我等正好趁此良机,攻占秦国领地。”</p>
对于这件事情,赵嘉已经筹谋许久。</p>
历史上合纵大军虽然击败秦国,甚至打到了函谷关下,最后却又从秦国国土撤了回去,根本没有占据秦国任何一座城池。</p>
如此兴师动众的攻打秦国,却没有从根本上削弱对方,赵嘉以前始终想不明白。</p>
来到这个时代以后,赵嘉才知道诸侯国对于秦国的畏惧。</p>
合纵大军打到函谷关,秦国已经丢失了大片膏腴之地,可惜与秦国相邻的几个国家,却都不敢真正将秦国城池据为己有。</p>
只因秦国之强大太过深入人心。</p>
哪怕合纵大军胜了秦国,与秦国接壤的诸侯国,却也担心大军撤退以后,自己会因为占据秦国领地而遭到报复。</p>
正是这种担心,才让秦国兵败以后居然未损寸地,说起来真是无比讽刺。</p>
这种胜利,除了暂时遏制秦国扩张以外,非但起不了削弱秦国的作用,甚至还会极大消耗了诸国国力。</p>
只因秦国乃是本土作战,补给线相对而言较短。</p>
反观合纵大军来自各国,补给线就较为复杂,仅仅为了供给合纵大军每日消耗,诸侯国都已经是心力交瘁。</p>
如此大规模战争,结果最终寸土未得,表面上看合纵大军的确胜了秦国,实际上却是败了。</p>
赵嘉既然决心改变历史,自然不允许再发生这种事情。</p>
打赢了秦国,就要抢夺秦国土地、人口,只有如此,才能削弱秦国而壮大自身。</p>
“可是,待合纵大军撤退以后,秦国出兵抢夺这些城池,又当如何?”</p>
赵嘉转头看向乐间,反问道:“就算赵国不趁机占据秦国城池,战事结束以后,秦国就不会报复,甚至是出兵攻打赵国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