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圣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一一章 投机取巧9,九朝杏坛,十三圣子,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七一一章 投机取巧9</p>
户县第二十一个植树节的植树地点选在了县城南的一个小土丘上,临近城关镇政府驻地,占地面积也不大,最多也就能有十几亩地。</p>
此时,小土丘上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大大小小的几十台车辆和三百多人把个小土丘围得水泄不通。</p>
活动之前,有关部门早就安排挖掘机把树坑挖好了,树苗也早就运过来摆放在坑边了,园林部门的几辆运水车也早已停在土丘旁等候,栽树用的铁锨、水桶等物品也已整整齐齐摆放好了,给领导专用的铁锨上甚至还绑上了红绸布。</p>
这个场面,怎么看都不像是植树,而更像是一个“作秀”的舞台。这一切,也好像是在“演戏”,有关部门忙碌多日搭好台子,就等着“主角”们登台开锣了。</p>
其实,这种“政绩作秀”的现象比比皆是。每年三月份的植树节前后,随手翻翻报纸我们就会看到,关于植树造林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令人应接不暇。各地方政府像“放卫星”般夸大植树造林的数据,如某县市或某乡镇植树多少多少万棵,造林多少多少万亩。至于到底是植树多少,也许只有天知道了。如果真的按照各地每年上报的植树造林的数据来算,自1979年植树节确立到现在二十年过去了,这些数据加在一起的话,神州大地可能早就成为“森林之邦”和“绿色大地”了,可现实呢?有多少地方政府植树只看数量不重质量,春天种、夏天黄、秋天死、冬天进灶膛、来年还是植树忙,致使“年年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成林”。更有个别地方政府大搞形式主义,把植树造林看作应付检查的工作,挖坑栽种、统计上报、总结表彰,便大功告成;有的干脆把义务植树作为上电视、上报纸的“政绩工程”,少栽多报、无“种”生有、只栽不管,栽时有“数”,过后无“树”的现状。</p>
就像户县县政府和团县委所组织的这一次植树活动,虽然3月12日是国家法定的“植树节”的日子,可是,按照农历来说还没有出正月门,户县地区的大地还处于半封冻状态,根本不适合搞植树活动,可有关部门为了让有关领导在这一天在报纸和电视新闻上“露露脸”,也为了赶在植树节这天“凑热闹”,也就不管他什么时令和季节了。</p>
植树节一窝蜂地去种树,和教师节有关领导去给老师送慰问、“3.15”有关职能部门四处去检查商品质量是一样的,这都是同一种现象,那就是重形式、轻实质,重仪式、轻内容,是一种虚浮不实的风气,说到底就是“官僚主义”在作祟。</p>
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象,除了从制度上加强规范管理之外,更多的是怎样引导和改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以植树节为例,植树节的内涵不仅仅是种棵树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前瞻性的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这个理念不光要在植树节这一天有,而是要天天有,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一种环保的生活习惯。不过,要让各级官员短时内认识到并做到这一点,确实有点难。</p>
现在万事俱备,只等县长大人一声令下,植树节活动就可以正式启动了。</p>
上午九点半,随着县长的一声号令,户县第二十一个植树节活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p>
以县委县政府几大班子成员为首的各级领导们,西装革履、手戴白手套,手执绑着红绸带的铁锨,面带微笑,在几名身着校服的高中学生陪伴下,为小树苗培土浇水,场面看起来异常火爆。</p>
这个时候,最为忙碌的当属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忙前忙后地为各级领导拍照和录像,忙得不亦乐乎。</p>
其他各企事业单位的志愿者,则按照先前划好的分工区域,在各自的领地范围内植树浇水,只不过,在这些人的周围却看不到任何一个记者的身影,也没有人为这些满头大汗的人们留下一张记录他们劳动场面的照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