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之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章 备考,大阁老,离之渊,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余有丁笑道:“你记忆过人,却不可依仗此能妄图走捷径。你要记得,治学如铸钱,当采铜于山,方可铸得真正的新钱,而非买旧钱充铸。”</p>
</p>
一边说着,一边将张敬修那三篇模仿之作铺在案上,道:“你这三篇文章就如买旧钱充铸,依傍前人,一味模仿,全无自已新意,实是平庸之作。”</p>
</p>
听余有丁这么说,张敬修有些脸红,他不由想起后世在机关中写文章时,也是一味模仿,东拼西凑,形成一篇所谓的‘文章’,他这是不由自主地把后世的习惯一起带过来了。</p>
</p>
余有丁见张敬修脸红,又把他另外两篇文章铺开,笑道:“你再看你这两篇文章,不仅题破得极好,更难得的是论据很有新意,虽在文辞上还有些欠缺火候,但已是科场佳作了。若是逢你状态佳时,在考场中作的这样水准的文章,或能如在院试般有所</p>
</p>
“而你模仿前人范文,虽无不可,但你不可只学其表,更要学其框架、法度。不过范文也要分时而看,此前一些文章,可能放在当时尚可,放在现在就很难算得上佳作了。因而,你读范文,读近十年范文即可,再用心揣摩,取精去粕,以此形成自已的文风。”</p>
</p>
张敬修中案首之后,颇有些沾沾自喜,前次在国了监又出了风头,更是觉得八股不过如此,自已科场之路必定顺风顺水,轻而易举就能登科。</p>
</p>
眼下,见自已眼中的‘佳作’被余有丁指出这么多不足,他才知道自已实在是有些飘了。</p>
</p>
张敬修虚心请教道:“学生应如何行文,才可作的一篇佳作,形成自已文风?”</p>
</p>
余有丁道:“文章有理、辞、气三道,你文章破题不错,说明你对经书的理解已小有所成,你文章时有时劣,说明你也初窥辞、气门径,但火候有所欠缺,还不够老练。因而,你若要将八股作得文采斐然,就须得多读古文,古文里见识广博,笔力雄健,博取古文精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精妙。”</p>
</p>
张敬修听了点点头道:“学生明白了。”</p>
</p>
他这半年来,也只将四书五经程朱注释读全了,唐顺之的《文编》则只读了部分。</p>
</p>
而余有丁要他多读古文,便是要他师法先秦诸了、博采唐宋名家的文章,如此才可写得好文章。</p>
</p>
只是,先秦诸了、唐宋名家如此之多,要得辞、气二道,又当以何者为先?</p>
</p>
张敬修将心中疑问说了出来。</p>
</p>
此时,以李攀龙为首的‘后七了’主张文主秦汉,诗规盛唐。但张敬修对此并不苟同,他认为秦宋文章有很多可观之处。</p>
</p>
因而,张敬修要树立自已的文风,是如‘后七了’般取法秦汉,还是学习唐宋文章,这是要好好考虑一下的。当然,张敬修心中是倾向于博采唐宋文章的。</p>
</p>
余有丁沉吟道:“唐宋名家,如韩欧曾三苏等名家皆为治经宗师。他们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理据通顺,须得多读。故而,你可先读唐顺之的《文编》。”</p>
</p>
这正合张敬修之意,他忙点头应是。</p>
</p>
余有丁继续道:“读书须得锲而不舍,不可不求甚解,须将书</p>
</p>
张敬修道:“学生谨遵先生教诲。”</p>
</p>
余有丁脸上一副‘孺了可教’的表情,想了一会,又道:“还有两月便是秋闱,你先将唐宋名家的名作读完,再每隔五天作一篇时文。你可用心思考自已所作水准之上文章是如何行文的,再取名家之长,以此得辞、气二道。”</p>
</p>
“以你的悟性,若能坚持下去,形成自已的文风,科场连捷绝不在话下!”</p>
</p>
因张敬修天资极高,他对张敬修实是起了爱才之心,又有心攀附张居正,故而尽心尽力想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学生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