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教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三章:方启博准备回国,我的重生太稳健了,ben教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特尔和微软两家公司是商业合作伙伴,俗称“tel联盟”,也就是-te。
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个生产面粉的厂家,一个是生产面包的商人。
比尔先生曾经说过:微软和因特尔一起努力,开发更为快速的处理器。
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来,“tel”联盟就主导着全球pc市场,战胜了poerpc联盟是苹果、ib、摩托罗拉三家公司组成的联盟发展出来的微处理器架构,属于精简指令集构架的中央处理器,在这个到处充斥着x86指令集构架的中央处理器时代,早就没有了他们可以生存的土壤。
而且现在连苹果也在跟因特尔谈合作,不可能还会出来搞这种动作,所以最后他的想法和巴尼·马克一致,九成九是同属半导体行业的金仕顿公司试图窥测处理器领域,于是才同意了巴尼·马克的提议。
翌日,当因特尔公司副总裁巴尼·马克踏入微软大楼的时候,方启博正在苏艳红办公室里结束和刘清平的视频会议。
挂断了视频,方启博深呼吸一口,然后才点了根烟进入沉思。
他知道芯片产业没那么简单,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石,不然前世的华夏也不会如此被动。
经过刘清平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描述过后,他才知道这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是多么复杂。
收购贝斯实验室拿下fastlight芯片组,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说白了,fastlight芯片组研发团队,只是一个芯片设计商角色。
接下来还要交给制造商,制造商根据设计图,通过各种制造工艺以及设备将电路图印制在原材料上等等之后,将集成电路最终包裹、焊接起来,封装成一
颗芯片,最后通过特定的测试确认生产出来的芯片合格。
最终,这枚经历了设计,材料设备采购,封装和测试的芯片才被发给销售商,卖给相应的手机制造商或者电脑制造商。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制造工艺和设备,才是最难攻克的难关。
比如制造工艺,蚀刻,切片,离子注入等等,就需要光刻机,蚀刻机等等被封锁的设备才能将电路印制在硅片,氮化镓等原材料上面。
而整个产业链,几乎都掌控在美国企业手里,有一些甚至还是官方背景控股的企业。
再看看现在因特尔公司在摩尔定律的概念下发展快速的制程工艺,趋势是向密集度高的方向发展。
制程越小、密度越高,在同样大小面积的芯片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从而集成度不断提高,功耗降低,器件性能得到提高。
哪怕方启博是名重生者也不得不承认,由因特尔创始人提出来的摩尔定律简直没谁了。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2-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换言之,同样的价格,不同时期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2-24个月翻一倍以上。
在没有实施佐证的情况下发出这种言论,与其说是定律,不如说是一种经验归纳或者预言。
但事实上,芯片制造工艺的确在1995年以后以一年到两年为间隔时间,从500纳米、350纳米、250纳米、180纳米、一直发展到现在的90纳米,一定程度也说明了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想要跑赢因特尔公司,难,太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