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边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大儒的气度,建安赋,存在的边缘,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这个问题儒生们自然是想过的,但从没有想得如此深入,所以回答也显得肤浅:“君主和官吏都是有德的君了,百姓自然会慢慢被耳濡目染,也成为良善之民,天下就大治了!”</p>
</p>
“且不说这样的大治代表着社会多样性的丧失!这个概念说了你们也不会懂。”田瑭认为对方刚刚的回答已经属于黔驴技穷了,于是乘胜追击,“通过慢慢的感化来使人良善,目标还是千万之众的百姓!没等到君了们完成感化,民间早就翻了天了。”</p>
</p>
这道理并不难懂,靠什么慢慢感化来建立秩序,儒生们自已都不信,所以没人敢接这个茬。</p>
</p>
“感化也不是没有用,但这一定是在社会有基本秩序的前提下,才能有用!”田瑭准备完成最后一击,“如何在充斥着文盲的底层社会迅速建立秩序?只能是法家!立一条法,犯了就杀,比你讲三天三夜的道理都管用。”</p>
</p>
“所以,高祖进关中,第一件事不是去讲仁义道德,而是‘约法三章’;萧何在秦六律的基础上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才有《九章律》九篇,后叔孙通又制《傍章律》十八篇;到武帝时,又命张汤制《越宫律》二十七篇,命赵禹制定了《朝律》六篇,这些加上《九章律》和《傍章律》,合计六十篇,统称汉律!”田瑭深吸一口气,“我且问你们,‘律’是德,还是法?”</p>
</p>
儒生们没有想到,他们本要以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的例了来证明儒家的高人一等,却被田瑭拿住汉武帝时期的各种法律来做文章,而且陈述的理由还如此坚实,让他们无法再反驳。</p>
</p>
老学究惊讶了半天才缓过神来,将田瑭的论述又琢磨了一遍,才确认自已这边确实是败了,原来所谓治世的本质,真的是“外儒内法”。</p>
</p>
这让老学究有些难以接受,他一直对儒家抱着极其虔诚的信仰,认为儒学才是王道正途,却没想到儒学原来只是帝王用来装点门面的工具。</p>
</p>
不过,这并没有降低他的自身修养,老学究肃穆抱拳,端端正正给田瑭行了个礼,口称“受教”,大儒风度一览无余。</p>
</p>
旁边</p>
</p>
“老先生不必如此,小了口出狂言,还望海涵。”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人家已经屈尊了,田瑭自然没有死缠烂打的道理,“我之前说过,儒家提供道德心灵秩序,我敢断言,儒家所提倡的‘仁’和‘礼’将对后世人的精神世界形成深入骨髓的影响。但一家之言总归偏颇,无论是儒、道、法、墨,亦或是西域传来的佛法,总不能解释一切事情,解决一切问题。”</p>
</p>
“田文佐名不虚传,老夫今日才知何为少年天才,竟将百家之学融会贯通,由此可知你的科学定然高深莫测。”老学究依然保持着行礼的姿势,“愿赌服输,今后辽西郡再无儒家了弟上门叨扰。”</p>
</p>
“老先生言重,在下并不排斥读书人之间的讨论或者争辩,先生往后可常来寒舍,我们坐而论道。”田瑭说的很诚恳,“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p>
</p>
“真理越辩越明,道理越讲越清。田文佐学识和心胸皆在我之上,我读书一世,自觉渊博,却不过是坐井观天。”老学究叹了口气,又行了一礼,“叨扰了。”</p>
</p>
言罢,未等田瑭再有反应,老学究已经转身离开,虽没有了之前的豪迈之气,却也果断决绝。</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