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小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换卷,帘外拥红堆雪,灵小儿,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闻,他有位堂侄叫欧阳引,是欧阳一室旁支,家中历代从商,十分富有,之前为买一个七品县令就花了五万两银子,出手委实阔绰。</p>
行商的有钱人什么都不缺,唯独缺权势,有钱有权,才是人的毕生追求。</p>
可不知为何,他这表侄是脑子发热还是怎么说,突然说不当买来的官了,而想要通过自己科举中第,只有这般,才能爬到政坛顶峰。毕竟当一个芝麻大小的县令,离出头之日遥遥无期。而后便痛下决心,毅然决然辞官重考。</p>
单单从这方面看来,他这位表侄,还是很有远见的。</p>
只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他依然不走寻常路。当高官重考的途径,居然是去买通考官,偷换别人答卷。不得不说,酒囊饭袋就是酒囊饭袋,换了个方式,还是饭袋酒囊!</p>
长极说到这里,我忍不住开口问他:“欧阳引偷换考卷和吴望有什么关系,和允康父亲又有什么关系?”</p>
他默了默,勾唇轻笑:“巧就巧在,考官给欧阳引换来的卷子,居然是吴望的。”</p>
我大为震惊,啧啧称奇:“还有这样巧的事。那严格来说,欧阳大人也不算冤枉,谁叫他的侄子就是此次买官事件的当事人之一呢。虽说人家吴老童生发挥失常了十一次,但也不影响人家第十二次发挥超常啊。一举中第,位居甲榜第五,也算优异。可啼笑皆非的是,偏偏这次答卷还被人掉包,让他再次名落孙山。真是人间惨剧,人间惨剧啊。”</p>
长极敲了敲我的额头,不悦道:“认真听故事,别打岔。”</p>
我吃痛,揉揉脑门,“哦。”</p>
……</p>
吴望老童生怕是对自己本次发挥很有信心,所以才敢要求启封查卷,这一查,果然发现了端倪,发现存在贡院里的样卷并非出自他手,不知是哪个不学无术写的狗屁文章。所以,才会有后面他在观海楼前题诗,痛批科举之事。</p>
作为偷换吴望答卷的当事人是欧阳崇荣侄子的事,我表示十二万分的讶异,毕竟他和允康沾亲带故了,这总让我觉得神奇。</p>
欧阳崇荣原本担任的是太常卿一职,主管宗庙祭祀,并无高职在身。但胜在家族兴盛,蒙父辈福荫,即便官职不高,但在官场却颇有声望。且他从政多年一直平坦顺遂,从未遭贬谪。他先是前太子百里甫的伴读,与太子交好,两人感情甚为笃厚。后百里甫宫变失败,东宫被屠杀殆尽,而与百里甫来往密切的官员也都遭到南帝猜疑,纷纷被贬,甚至是连诛。而欧阳崇荣不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一步步从太常卿做到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再做到了今天的吏部尚书。</p>
因他做太常卿的时间最久,长达十二年未曾提升,直到今日,人们还习惯称他为太常卿。</p>
允康的父亲我没见过,不知是个什么样的人,但他官声还是不错的,至少算不得个昏官,但他怎么会允许自家人犯这样的事呢。真是老糊涂了?</p>
如今因为吴望一案,欧阳一族被莫名被卷入其中。</p>
平日与欧阳崇荣交好的官友,当下都变了脸,急于划清界限。更有落井下石者,谄言进献,说他啖以甘言而阴陷,实乃奸臣;滥用职权,包庇内侄,暗杀举子,数罪在身,奏请南帝定罪。</p>
南帝虽不允查究,却又不明言其意,似在默认。</p>
欧阳崇荣一口闷气吐不出来,那日散朝回去便病了,这一病,便是半月有余。宫内殿外,议论纷纷,没有同情者,反而都在说他在装病。</p>
此案越演越烈,以至于后期竟有学子填词作诗来辱骂他,句句辛辣,字字不堪,十分伤人,还贴在太常卿府的大门上。</p>
欧阳家的老太爷乍听孙子身陷命案,连带着儿子也被南帝所疑,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多次进宫面圣却不得南帝相见,又闻无赖寻上门来,拄着拐杖非要出门和那些前来闹事的人讲道理。</p>
可能是因为他年事已高,体力不支,谈吐显得中气不足;又加上那口老牙所剩无几,说话漏风,骂起人来更是毫无威慑力。总之就是,没人听他解释,反而骂得越凶。</p>
欧阳老太爷作为南瞻名将,当年那是驰骋疆场,所向披靡,几时受过这样的气。他本就是个刚烈性子,因受不了这样的诋毁,忧思成疾,以至药石罔效,不久便发出讣闻。</p>
(https://www.yqwxw.cc/html/123/123268/33057969.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