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东西南北都顺路
素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东西南北都顺路,刚重生就和离,全京城替宝宝找爹,素问,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沈清绾自然不能跟他说听到了喜宝的心声,便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了过去。</p>
马车在乡间的小路上慢慢走着,二人欣赏着道路两旁的风景,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心中暗暗称奇,没想到这花溪镇居然这般与众不同。</p>
道路两旁的田地都整整齐齐,虽然是冬天,田里光秃秃的,但也能想到来年开春种了农作物,这田里是何等的绿色盎然,生机勃勃。</p>
“我早就听说这花溪镇与众不同,不仅庄子上的粮食产出很高,连佃农们也个个富庶,不比普通的富户差,看来传言没错啊,我早就该来这里瞧瞧的。”</p>
沈清文看着这村庄的路以及各种设施不由得感叹道。</p>
“幸亏我当初将那两处庄子买了下来,否则哪里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象啊……”</p>
沈清绾也连连点头附和着说道。</p>
这庄子里的田都是一整块的,地头还有一条水沟,沈清文看了半晌才明白这是做什么用的。</p>
“绾绾,你快瞧瞧,这里的田居然不是靠天吃饭,只靠雨水浇地的,这地头的水沟就是浇水用的。”</p>
他发现这个事情后惊奇的叫了起来。</p>
“浇水?可是,水从何来?”</p>
沈清绾对农事不大通,不过也知道种田最重要的就是浇水,有的村庄离河近,便能从河里引水浇田,但有的村庄离河流远的,就只能靠天吃饭了,能有多少收成完全看能下多少雨。</p>
“这里不是有条河么?大概是从那条河里引的水?”</p>
沈清文也一时搞不懂,只是大致猜测道。</p>
二人一路沿途细细瞧着,终于在一处院落前停了下来。</p>
这院落很宽敞,是一座一进三开的院子,门口站着十来个人,还有抱着孩子的女人,大概都是这庄子上的佃农。</p>
她之前买下这庄子时并未将这些佃农都辞退,田仍由他们租种,毕竟他们都熟悉了,所以这次来也是第一次和他们见面。</p>
秋竹将沈清绾从马车上扶了下来,沈清文也下了马。</p>
领头一人穿着一身青灰色的褂子,头上戴着毡帽,看起来三十多岁的模样儿,体格健壮,憨厚老实。</p>
他几步走过来俯身行礼,“得知夫人要来,小人等已经打扫了屋舍,请进屋吧。”</p>
沈清绾点了点头,带着喜宝和丫环婆子们进了院子,那人将他引到主屋里。</p>
屋里很暖和,干净整洁,家具摆设都是半新的,中间盘了一方土炕,炕上放着一个小矮桌,人可以直接坐上去。</p>
“夫人,小的是这里的庄头赵青,其余人都是这里的佃户,您今儿是第一次来,有什么事可以尽管吩咐小的。”</p>
进屋后将她们让到座位上,赵青介绍了一番自己和其他几个人。</p>
沈清绾点了点头,“赵庄头,自我买下这两个田庄就没来过,今儿刚好空了,便过来瞧瞧,早就听说花溪镇富庶,今日一见果不其然。”</p>
她看完屋里的陈设后就知道这里的佃农们的确过的不错,心道早就该来的,现在都来晚了。</p>
“夫人说的是,花溪镇共有十几个田庄,每个庄子都是独立的,但统一归到镇里,由县太爷直接管理,这儿虽然只是个镇,但比好几个县城都大,您买的这两处庄子是连着的,共有三百亩田地。”</p>
赵青和她见过礼后便将这里的情况简单的给她介绍了一番,之后一位身穿黑色袄裙的妇人端上茶来。</p>
“这是小人的婆娘丽云。”</p>
他又介绍端茶的妇人,那妇人行了礼后就退出去了。</p>
“那庄子上的收成如何?每年能产出多少粮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