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弘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八章 平叛关中,关陇世家,公子弘毅,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以拓跋焘亲率的两万骑兵,长途跋涉,去进攻盖吴十万叛军,如果取胜,固然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平灭关中反叛。</p>
但是,这也是有极大的风险的。如果拓跋焘率领的两万骑兵和盖吴十万叛军作战失利,则必然长安丢失,关中丢失,拓跋焘自己也会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北魏动荡。</p>
一向大胆、冒险的拓跋焘,出于保守考虑,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而是按照原本的计划,率军先前往了长安。</p>
之后,一切都如同崔浩预料的那样。得知拓跋焘亲率两万骑兵精锐进入了长安,盖吴直接十万叛军化整为零,撤入陕北高原,依靠地利去和北魏游击作战。</p>
至此,北魏彻底失去了平灭盖吴叛军的最好时机,拓跋焘为此后悔不已。</p>
拓跋焘命大军征剿盖吴叛军,却收效甚微,万不得已,拓跋焘只得离开了关中。</p>
离开之时,拓跋焘任命陆俟(si)为长安镇将,平西将军,都督秦雍二州诸军事,全面负责剿灭盖吴叛军。</p>
陆俟,鲜卑人,家族世代为鲜卑部落首领。</p>
陆突,是陆俟的父亲,追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国,屡建大功,官居上党太守,封爵关内侯。</p>
陆俟,身材矮小,却少年聪慧,很有谋略。</p>
陆俟以勇于任事,忠于职守闻名北魏朝野。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对陆俟都十分信任。</p>
拓跋焘平灭胡夏、南击刘宋期间,北魏主力西征、南下,都是诏命陆俟总领北魏北部边军留守、防备北方大敌柔然的。</p>
数十万边军,都在陆俟一人掌控之下;大小军务,也都由陆俟一人裁决。</p>
由此可见,拓跋焘对于陆俟的统御能力是十分相信的,而陆俟的为人也是十分信任的。</p>
盖吴叛军无法尽剿,关中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烂摊子,擅长进攻的拓跋焘面对盖吴的游击战术是毫无办法,只能寄希望于陆俟,希望能够凭借陆俟的智谋和胆略,彻底剿灭盖吴叛军。</p>
一开始面对逃入深山密林中的盖吴叛军,陆俟也是毫无办法。</p>
北魏大军进剿,盖吴叛军就躲藏起来,待到北魏大军回撤,盖吴叛军又聚集起来,攻打城池,掠夺物资。</p>
反叛不止,关中不宁,这让陆俟也是愁眉不展,苦无对策。</p>
一直到446年冬,北魏大军进剿,俘获了盖吴的两个叔叔。</p>
众将都想将盖吴的两个叔叔押送到北魏都城平城,唯有陆俟制止道:“关中之乱,罪在盖吴。盖吴不杀,关中不宁。如今盖吴逃入深山密林,如果不是他身边的亲近之人,谁能找到、擒杀他?如今我大魏滞留十万大军于关中,只为盖吴一人,这对于我大魏来说,是十分不划算的事情。我们不如赦免盖吴的这两位叔叔,宽免他们的妻子、孩子,让他们将功赎罪,寻找、擒杀盖吴。”</p>
众将说道:“将盖吴的两个叔叔押送都城,陛下欣喜,这都是将士们的功劳。今日将士们能擒获了盖吴的两个叔叔,明日就能擒获盖吴?何必为了盖吴,而舍去擒获盖吴两个叔叔的功劳不要?”</p>
陆俟劝道:“关中之乱的祸源就是盖吴。盖吴一日不被诛杀,他就会继续大肆蛊惑百姓,加入叛军,关中就会一日不宁。盖吴两个叔虽然重要,但是岂能和盖吴相比?平灭盖吴,稳定关中,这才是陛下心中天大的功劳?”</p>
众将都说道:“陆大人所说极是。只是捉获敌人而不杀,对他们还有所求,一旦他们离开,一去不返,那谁来承担罪责?”</p>
陆俟用十分坚定的语气说道:“一切罪责,由我承担。”</p>
于是,众将都愿听从陆俟的计策。</p>
盖吴的两个叔叔,被释放,返回盖吴的身边,到了约定的日期,盖吴的两个叔叔都没有和北魏大军有任何联系。</p>
众将都认为盖吴的两个叔叔背叛了,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jiu)于陆俟。</p>
陆俟对众人说道:“他们绝对不会背叛我们,他们之所以没有和我们联系,那是因为他们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p>
众将皆不信。</p>
不久,盖吴的两个叔叔携带盖吴的首级,走进了北魏军营。</p>
盖吴被诛杀,关中叛军失去指挥,不久关中叛军就被诛杀待尽,关中平定。</p>
关中平叛之后,同年,北魏南征刘宋,夺取了刘宋的兖(yan)州、青州、冀州。</p>
448年,北魏远征西域,灭焉耆(shi)等西域诸国。</p>
450年2月,北魏再攻刘宋,一路摧城拔寨,攻城略地,兵至长江北岸,兵锋直指刘宋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p>
刘宋求和,加之北魏将士因为水土不服,导致军中伤病众多,北魏大军劫掠百姓,焚烧城池、房屋后,撤回至淮河北岸。</p>
北至大漠,南至淮河,西至西域,东至大海,北魏彻底统一了中国北方,无论疆域,还是国力都达到了鼎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