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联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45章成事在即,明末之新帝国,英联邦,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远桥许下了这么好的条件,成功的把静云公,拉入了他的队伍,所以此老,也都成为了浩浩荡荡北伐队伍中的一员。
这时候天已经停止了下雨,逐渐回暖,大多数时候,都是晴天,道路开始坚硬,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北推场面,可真正的是惊人。
看见华夏军强大的军队,鼎盛的军容,许多人都意识到一点,那就是改朝换代,即将来临。
刘远桥在降服了洪承畴和杨嗣昌以后,就知道华夏帝国,大事已成。
这时候他源源不断的收到的消息,那就是刘布轻易的就击溃了京城周围的军队,开始对燕京进行了包围。
而且刘布也都发来了战报,那就是说明京城将围而不攻,等待他的大军前来。
刘远桥对此是十分欣慰的,儿子还算是会做人,没有被胜利冲昏了脑袋。
但是很快又有军报上报,那就是因为形势发生了变化,华夏军开始进入了京城,先行接管京城。
对此,刘远桥也不以为意,毕竟他才是华夏帝国的王,所有的军队名义上还是效忠于他,都是为他而战,他的儿子拿下燕京城,跟他自己打下去,实际上没有什么分别,刘远桥听说刘布率领大军进入了京城以后,他就命令部下的军队,加快了步伐。
其实他们现在的军团,虽然声势浩大,号称有几十万之众,其实有非常多的老弱病残,有非常多不合格的士兵,如果是按照华夏军的标准,能够挑选出十万军队来,已经是非常的不错了。
本来他是想挟持着百万军队的鼎盛军容,浩浩荡荡的北伐,一举拿下京城,但京城都已经拿下了,这情况下,再带这么多军队去,也都没有什么意思,还拖了脚步,所以他便决定,挑选精锐的步骑,随他前往北京。
刘远桥就命令,大军就地待命,就地休息,就这一支明军而言,他们也都经历了许多的苦难,非常的劳累,让他们就地休息,许多官兵也都是欣喜不已的。
对于军队来说,只要军饷能够准时发放,粮食能够准时发放,军队之中就出不了大的乱子。
华夏军可是在几座大城里面准备了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一方面是进行收集,坚壁清野,不留给敌人,这就是为了长期作战做准备。
既然现在敌人已经投降了,他们在城中储存这么多粮食,必要性也不大,所以他们这便把这些粮食,全部都搬出来,发给了这些当兵的。
这些官兵一向都是穷困潦倒,发军饷的时候,就相当于过年过节的时候,华夏军一口气发放了这么多的军饷,这么多的粮食,让这些士兵们都非常高兴,欢声雷动。
此时华夏军运势,正是好到极点的时候,所有的势力,都知道一点,华夏军强势的取代大明,已经成为了定局,所以刘远朝身边确实是汇集了许许多多的人,这些人都希望能够抱上刘远桥的大腿,从而混上一官半职。
洪承畴和杨嗣昌,投靠了华夏军,虽然洪承畴一直声称,只要和平以后,就会交出军权,回家读书种地。
但是当刘远桥任命他为总督以后,他也都没有拒绝,也就厚着脸皮,继续在华夏军之中任职,连洪承畴都是如此,杨嗣昌也都是如此,他们还希望在刘远桥身边能够混一个爵位。
因为现在的华夏军,大势已成,登基称帝,建立新国,势在必行,建立了新的国家,他们就算是开国功臣了,历朝历代,封赏最为丰厚的,就是开国之时,要知道大明的历史上,也就是开国和靖难的时候,封了大一批的爵位,到了后面,想要封爵,除非是皇亲国戚,否则都非常难。
洪承畴他们本来是忐忑不安,心里面是非常难受的,毕竟他们是降将,是二臣,虽然他们口口声声是为了百姓,是为了少死人,但是他们也都知道,历史一定会对他们提出了批评,一定会把他们列入降臣和二臣之列,这令他们心里面有些郁闷,但是看见部下的士兵们如此的高兴,如此的兴奋,他们内心的不满,也稍微的减少。
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看见这些士兵们投降以后,他们的生命得到了保障,生活也得到了保障,有了盼头,大家伙都高高兴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他们便决定随波逐流,继续的在这官场上混了。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这一路北去,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险恶的大战可打,基本上称得上是武装游行,他们去到了北京城,就是得到高官厚禄之时,所以很多人都恨不得抱着刘远超的大腿,跟着他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