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上部 风云际会 四十 崇祯帝平台赐宴 张献忠回师湖广,大明孤忠李定国,了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晌午时分,崇祯帝在平台赐宴,为杨嗣昌饯行。
杨嗣昌由司礼太监方正化一路引至平台后殿,光禄寺已在殿中摆下筵席,杨嗣昌叩谢后入席,向北与崇祯帝相向而坐。
在鼓乐声中,方正化将一杯御酒端至杨嗣昌席前,尖着嗓子高喊道:“皇帝陛下赐督师辅臣杨嗣昌御酒一杯。”
杨嗣昌诚惶诚恐,急忙离开坐席,跪捧着接过托盘中的金杯,拂袖挡在身前,仰首将酒一饮而尽,而后毕恭毕敬地将金杯重新放回托盘,叩首拜谢道:“谢圣恩!”
“爱卿平身,昨夜朕特意写了一首诗,为卿践行。”崇祯帝示意杨嗣昌起身,随后举着御杯,面带微笑地低声诵读道:“盐梅今去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杨嗣昌听罢,匍匐在地,边哭边拜,哽咽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平台赐宴虽是隆重,但只是走个过场,待撤去筵席,殿内只剩崇祯帝与杨嗣昌二人,崇祯走至杨嗣昌面前,托着他的手谆谆嘱托道:“卿远赴襄阳,千斤重担皆系于卿身,朕所望甚厚矣。”
杨嗣昌感动得再次叩拜道:“臣蒙皇上隆恩,不胜惶恐,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次日清晨,在进宫辞行之后,杨嗣昌坐轿径直出了广宁门,首辅薛国观率京城内六品以上文武百官在城郊为其践行。
在三声礼炮和鼓乐声中,杨嗣昌下轿,依次向首辅、众阁臣、六部尚书和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三品以上官员拱手还礼。
紧接着,首辅薛国观代表体同僚向杨嗣昌敬酒三杯,杨嗣昌接过酒杯,一口气将酒饮毕,随即把酒杯往托盘上一放,头也不回地上轿登程,踏上了那条不归之路。
当此时,随着王之纶部在汤家坝覆没,原本与之形成犄角的方国安部瞬间成为了一支孤军。
张献忠和罗汝才拥兵十余万,自然不会把这区区一千多川军放在眼里,为了打通入川的通道,张献忠命张可旺领兵五千为前锋,攻打方国安。
方国安得知西营义军来袭,于是在三尖峰上布下伏兵,待张可旺进入包围圈,两边埋伏的官军一齐放箭,将西营义军截住大半,首尾难顾。
趁着西营义军混乱之际,方国安又令士卒齐声呐喊,伴随着山谷的回声,张可旺不知到底有多少伏兵,惊慌之下不敢恋战,掉头夺路而逃,方国安趁势率军掩杀,五千西营义军尽数覆没,张可旺仅以身免。
击退了张可旺,方国安知道张献忠定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拨出一百士卒去往黑水河上游驻扎,用麻袋填装沙土,作坝阻水,其余士卒则退过黑水河,在河对岸的山谷之中再次埋伏下来。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张可旺便又领着五千人马,气势汹汹地杀了回来。
见有河水阻路,张可旺让斥候前去试探河水深浅,不一会儿,斥候回来禀报,说河水只有三尺深。
有了上回的教训,张可旺这一路走得是极其小心谨慎,然而没想到,竟然连一个官军的影子都没遇着,张可旺如释重负,料想方国安兵力薄弱,定然已经乘胜退军了,当即下令军淌水过河,继续进军。
谁知过河才走了大约二三里地,忽然只听一声炮响,埋伏在山谷两边的官军突然杀出,一齐用火箭发射,点燃了事先布置在道路两侧的枯草,烈焰腾空,烟雾弥漫。
西营义军再吃败战,一路退至黑水河,张可旺担心被官军追上,手执马鞭,催促军尽快渡河。一时间,河床上密密麻麻皆是过河的义军。
见西营义军开始过河,方国安站在山岗高处,令旗一挥,守在上游的一百官军士卒立刻将麻袋扯起,决堤放水。
大水怒吼着从上游奔涌而来,顷刻就将数千正在过河的西营义军冲了个七零八落,最终活着逃回对岸的竟只剩下两百余人。
“你这个无用的东西,接连两番损兵折将,居然还有脸回来?刀斧手何在?给老子拖出去砍了!”两场败战折损士卒一万人,张献忠暴怒不已,冲动之下,当场就要将张可旺斩首示众。
张可旺被刀斧手五花大绑着拖到辕门之外,只见他耷拉着脑袋,跪在地上一言不发,身旁刀斧手见时辰已到,高高举起鬼头刀,刀身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
就在此紧要关头,忽然有人高喊一声道:“刀下留人!”
刀斧手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张定国。定国快步走到刀斧手面前,拱手施礼道:“请老哥稍等片刻,待我去找八大王,请他收回成命!”
刀斧手本就不想杀张可旺,无奈军令难违,如今有定国挺身而出,自是求之不得,当即点头答应。
“老二,救我!”见到定国,张可旺犹如见到了救星,忙不迭地冲他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