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世界12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唐挽歌 第52章 阿细的心事,大唐挽歌,梦中的世界123,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咦,对了,他爹不合适,我爹合适呀,反正他现在也没啥事干,还一天到晚在自己耳边唠叨着怎么还不给他制造个孙子出来,反正这里一年四季如春,他又经常咳嗽,权当养老吧。想到这里,小杨兴奋得睡不着了,爬起来就要给父亲写封信,把他忽悠过来给自己打工。响铃公主可不干了,一把把他拖到自已身上,喃喃道:‘要写明日写,现在干正事’。</p></p>
<p>第二天日上三杆,小杨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阿细走了进来说孟大人在大殿等候,有事相商。小杨看到阿细前凸后翘的身材,心中一动笑眯眯地问道:‘’阿细姑娘,有相好的没有啊?‘’</p></p>
<p>阿细一下羞红了脸,低头看着脚尖轻声说道:‘’奴婢还不曾有呢。&quot;&quot;咦,这小娘们儿,当初在花船上扑上来要杀老子那凶悍样子,差点把咱吓尿,今天整么转了性?难道是担心嫁不出去才变温柔的吗?&quot;想到这里,小杨就说道:‘’我手下有个人倒挺适合你的,要不我给你介绍介绍?‘’没想到阿细脸马上黑了下来,恶声道:“多谢主人好意,奴婢不想嫁人。”说完就气冲冲走了。</p></p>
<p>小杨莫名其妙:这小妞今天怎么啦?吃了**吗?老子又没得罪你,不就打算给老宋找个婆娘嘛。嗯,看来老宋你没桃花运呀。小杨边自言自语边穿好衣服,懒懒地向议事的大殿走去。路上的宫女看到小杨这幅二流子样子,纷纷掩嘴避到了两旁。小杨也懒得理,径直来到大殿。</p></p>
<p>一进大殿,就看见孟昭图正和几个穿着汉唐服装的老头正在瞎扯着什么。上前一问,原来这里许多人都是年轻时候就逃难来到这边,然后和当地土著结婚生子。但心系故土,不忘祖宗,担心自己死后,后代儿孙连汉话都不会说了,但当地又没有私塾,好在现在大唐的将军来了这里,所以就推举几个德高望重之人来见大将军,看能否帮想一个办法。</p></p>
<p>小杨听了大喜,真没想到想啥来啥,他立马就拍着胸口忽悠道:‘’老人家,你们放心,本将军回去之后,一定马上聘请知识渊博的先生来教大家的儿孙学四书五经啥的。如果学精通了,还可以去应试朝廷的秀才,进士哦。说不定哪一位祖先坟头冒青烟,运气来了还可以去朝廷做官啊。‘’</p></p>
<p>一翻忽悠,说得几位老头热血沸腾,仿佛年轻了二十岁一样,都感激道:‘’多谢大将军,多谢大将军。大将军的大恩大德老汉们绝不敢忘。至于请先生的酬金,我们会自己凑的,绝不能让大将军吃亏。‘’</p></p>
<p>送走几个老头,回头一看孟昭图正笑眯眯地看着自已,就问道:‘’老孟,你笑啥呢?‘’孟昭图连忙收起笑脸说道:‘’大将军,按你的意思我己给朝廷送去捷报,说此战虽胜,但也是惨胜,我军一万士兵,仅剩三干多了,希望朝挺能抚恤战死的将士并补充兵力。另外,请示大将军,咱们好久回去?‘’</p></p>
<p>小杨于是苦着脸把响铃公主的事说了下,问老孟有什么万全之策没有。老孟想了半天也没想到合适的人,但他也不同意交给朝廷,因为以当下朝廷大员的尿性,再出第二个郑买嗣也不是不可能。</p></p>
<p>小杨这才说出想让父亲来此的想法,孟昭图听了拍手叫绝,说道:‘’大将军,令尊大人比谁都合适,从能力看,他绝对能胜任。而最重要的是公主殿下亲人都己被杀光,即然殿下已嫁给大将军,那么令尊大人作为殿下的公公,镇抚南诏,当地土人也无话可说。至于留在这里的唐人,应该是更加拥护。”</p></p>
<p>小杨听完,笑眯眯道:‘’老孟,你的分析真是太对了,有些连我都没有考虑到。所以,我觉得这封书信由你来给我父亲写更合适,我估计也只有你才能说服他前来上任。‘’</p></p>
<p>孟昭图听了此话没法拒绝,只好说道:‘’那行吧,大将军,我且试试看。‘’</p></p>
<p>小杨马上接口道:‘’不是试一试,而是必须要搞定,不然我只好把你留在这里了。‘’</p></p>
<p>孟昭图听了此话心想:你想偷懒就明说,也不至于这么吓我吧。于是说道:”好吧,我马上去写,令尊大人如还不愿来,我叫人抬都把他抬来。”小杨笑道:‘’那是你的事了。‘’两人又商量了撒军和留守人员安排的事情。</p></p>
<p>且说李儇正和大臣们讨论三封信件的真实性:一封是南诏响铃公主写来的关于她杀死郑买嗣并己复国,请求继续和本朝缔结盟友关系,同时要求进入南诏的**尽快撒离。第二封是土蕃赞普送来的信,要求朝迋马上放掉被俘的五百个土蕃贵族及其他一万士蕃士兵,并强烈谴责大**人冷酷嗜血,残杀了一万多土蕃俘虏的事实,要求必须对给土蕃造成的伤害道谦并赔偿损失。第三封是左骁卫大将军杨无病派人送来的,说在剑川打退土蕃。虽然土蕃被打败了,但自己也损失惨重,一万多军队只剩下三千人了。请求朝廷抚恤战死的将士并补充一万名士兵。</p></p>
<p>李儇举着手上的三封信使劲挥了挥,说道:‘’诸位臣工,大家来议一议这三封信,到底哪封信说的是真话?‘’大殿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诸大臣纷纷交头接耳,争得不可开交。</p></p>
<p>半响,一位姓李的侍郎走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第一封和第二封一定是假的。何以如此说:第一封书信,从土蕃人的口气里可以判断出,在这次大战中他们至少派了四万以上的军队,而大家也知道左骁卫大将军只率领一万军队前去,从以前我朝和土蕃人接战来比较,别说以一敌四,就是以一敌一也不可能打出这种结果来。所以为臣认为,吐蕃没有大败,更不要说他们居然被大将军抓了两万多俘虏。第二封信响铃公主仅仅一介女流,从来没有听说此人,怎么会莫名其妙的在半个多月时间不到就打败甚至杀死郑买嗣并复了国呢?据兵部情报,这郑买嗣手下的象军很是厉害,甚至连土蕃的骑兵都不能正面力敌。至于第三封信臣就不敢妄议了。‘’</p></p>
<p>接下来好几位大臣也纷纷发言,他们的意思和第一位的大同小异。区别也仅仅是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两封信不合常理之处。李儇叹了口气,对溜在一边的高骈说道:‘’高将军,你曾和土蕃人,南诏人都打过交道,你来说一下。‘’</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