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先洞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1章 陷阵之威,兴汉使命,开先洞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仁看着水泄不通的死门,终于认清了形势。
不管怎么着,曹仁部斗阵,都已经宣告失败了。
高顺看着残破的八门金锁阵,心有余悸的,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
幸亏是步战硬推,要是换了骑战,说不得就已经败了。
避实就虚的战马,肯定会把人带沟里去的。
再说战马目标大,曹仁部的长枪一捅,人可能会没事,战马准得受伤。
高顺很庆幸,赌对了。
陷阵营步战,还从来都没有怕过谁呢?
曹仁鸣金收兵,斗阵宣告结束。
曹仁可不甘心认输,于是就邀高顺斗将。
两个斗了三十回合,不相上下,只得各归本阵。
这一场斗阵,曹仁部损失两百人,还包括一名死门校尉,八门金锁阵也残了。
陷阵营损失一百五十人,阵形完整。
曹操说:“子孝,八门金锁阵,以后专门用来对付骑兵吧!”
曹仁觉得也是,骑兵的马,会本能的冲进通道。
八门金锁阵,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然而人却不一样,即便是一部分人冲进去,没有马速那么快,也不至于深入阵中。
高顺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八门金锁阵对付步兵,那是找死。
曹仁总算是明白了,步兵阵战,最大的缺点,就是机动性不强。
曹操看着曹仁,见他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毕竟八门金锁阵,用来防守城池,可以拖延很长的时间。
若是建立一些永固的堡垒,让陷阵营之流无法强拆,陷阵营就只能被牵着鼻子走了。
一旦陷阵营分兵,八门金锁阵就可以发威了。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曹仁就卸下了包袱,专门研究八门金锁阵,在守城上的实际运用。
曹仁善守,特别的擅长以少胜多,很大程度上低赖八门金锁阵。
八门金锁阵,进攻不行,防守却是威力巨大。
……
董卓军,并州铁骑阵前。
吕布问:“高顺,感觉怎么样呀?”
高顺回答说:“很强!”
这还是八门金锁阵,在开阔地上布置。
要是布置在城池之中,投入多少人,就得死多少人。
最好的办法是——围而不攻。
然而八门金锁阵守城,只需要四座城门,各自摆上一个大阵。
数千人马而已,就可以抗拒十万大军攻城。
张辽问:“要是碰上曹仁防守的城池,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高顺回答说:“上策是攻曹仁必救!”
中策是长期围困曹仁部。
下策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强攻。
毕竟阵势也要人来维持,只要是人,就会疲惫不堪。
一旦进攻的强度,超过了曹仁部的承受极限,就可以破阵,继而破城。
吕布说:“好了,这曹仁虽能,放眼天下只有一个。”
曹仁最多可以替曹操,力保一座城池不失,一旦他敢出城野战,大家都可以战而胜之。
并州铁骑,对于初出茅庐的曹仁部,分析还是挺到位的。
曹仁不守城,就毫无用武之地。
曹性等人,形成了一个共识——遇上曹仁把守的城池,全都绕道而行。
并州铁骑再战曹操军,陷阵营的大名,再次扬名天下。
这一次留下的,可不是敢战之名,而是能战之名。
回洛仓之战,陷阵营的血气之勇,令天下人折服。
虎牢关战场斗阵,陷阵营的破阵手段,更是千古绝唱。
任他多路而来,我只一路横推。
陷阵营,威武!
……
汜水关联军大营,兴汉军大营之中。
郭嘉拿着战报走了进来,兴致勃勃的对刘正说:“侯爷,陷阵营对战八门金锁阵,结果出来了。”
刘正头也没有抬,随口就问:“奉孝,陷阵营损失了多少人呀?”
郭嘉觉得刘正的问题很奇怪,为什么不问胜负,直接问陷阵营的损失呢?
郭嘉只能如实上报,刘正听完之后,就陷入了沉思。
郭嘉忙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希望刘正可以替他释疑。
刘正只能慢慢的解释,虎牢关斗阵台,地形平坦。
曹仁部布置八门金锁阵。
一无地势可以倚仗,二无建筑可以依托。
这样一来,陷阵营反而可以,便宜行事。
陷阵营步战能力很强,本来就比曹仁部略胜一筹。
又有八门金锁阵的拖累,曹仁部的失败,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
唯一的战果就是——曹仁部会带给陷阵营多少伤亡,以此来估算八门金锁阵的威力。
同时可以推算出,曹仁部的实际战斗力。
郭嘉回答说:“侯爷,曹仁部,损失两百人;陷阵营,损失一百五十人。”
刘正叹了一口气,心有余悸的说:“曹仁的统帅能力,真的好强!”
遇上强拆的陷阵营,曹仁部也能打出近一比一的战损比例,确实是一支劲旅。
郭嘉认为,曹仁部守城,还会获得八门金锁阵的加持,威力会更强。
郭嘉说:“侯爷,得早做准备了!”
面对八门金锁阵防守的城池,又该如何攻打呢?
刘正说:“奉孝,传令梅园:让参谋部立即推演,寻找对策预案!”
郭嘉离开之后,王越走了进来。
刘正问:“安睿,刘封调教得怎么样了呀?”
王越回答说:“侯爷,已经成材,可堪一用。你要见见他吗?”
刘正说:“还是见一见吧!”
刘正心想,此番一别,以后就是天各一方了。
王越立即去安排了,楼桑村的幸存者,终于该出山了。
刘封肩负的使命,没有人可以替代。
情报部只是代为牵线搭桥,至于真正的执行者,只能是刘封。
刘正养了多年,十三岁的刘封,也应该开始干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