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章 公然夺取,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浩尼,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信件完成后,李培恩并未急于寄出。</p>
只是简单地将其搁置在书桌后的书架上。</p>
这封信是写给当前在崇祯皇帝面前得势的太监曹化淳的。</p>
而曹化淳派去协助调查郑家案件的西厂人员,</p>
几天后恰好会带着此次的成果返回京城。</p>
那时,李培恩可以将信交给他们,</p>
由他们直接转交曹化淳。</p>
这样,至少曹化淳从郑家财产中分得的部分,</p>
不至于完全付诸东流。</p>
打了个哈欠,李培恩走出书房,</p>
仰望久违的阳光,</p>
对身旁的丫鬟秋菊说:"今天的阳光,怕是近一个月来的第一次吧?"</p>
“确实如此。”秋菊望着久违的阳光,不禁轻叹道:</p>
“还好天公作美,否则北门外的寒冬,恐怕会让更多人命丧黄泉。”</p>
李培恩听到秋菊的话,眉心不由得紧锁。</p>
他知道北门外聚集着逃荒的难民。</p>
他们都是今年下半年从北方迁徙而来。</p>
大约有十几个家庭分散居住。</p>
他们在城墙脚下搭建起简陋的棚屋。</p>
平日白天就跪在城门口乞求施舍。</p>
然而秋菊的言辞暗示,情况可能比他预想的更严重。</p>
李培恩疑惑地问:“东门外乞讨的人突然增多了吗?”</p>
秋菊脸上带着同情,回答说:</p>
“哪里是增多,根本没人敢靠近北门那片区域了。”</p>
“那里黑压压一片,全都是人。”</p>
“不知道这次又是哪个地方遭受了灾难……”</p>
“县里和府里发放救济粮了吗?”李培恩再次询问。</p>
秋菊摇头道:“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p>
坐在书房外小院的椅子上,由秋菊端来的。</p>
原本打算享受阳光的李培恩此刻却坐立不安。</p>
他的思绪始终围绕着北门外的状况。</p>
实际上,根据李培恩的记忆,</p>
能逃到常州府的难民总是少数。</p>
一是因为常州府地处江南富饶之地。</p>
附近很少发生严重的灾情。</p>
二是,常州府北面有应天府作为屏障。</p>
即便北方灾区的难民南下,</p>
应天府毕竟是大明的陪都。</p>
虽然皇帝不在那里,但六部衙门齐全,</p>
是江南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城市。</p>
因此,许多南下的难民</p>
都会在抵达应天府后停下脚步。</p>
只有极少数会选择继续前往不远处的常州府。</p>
因此,常州府在处理大规模难民聚集问题上缺乏经验。</p>
不仅经验不足,</p>
估计大多数常州府官员</p>
和之前的李培恩一样,对难民的聚集一无所知。</p>
但李培恩心里十分明白,</p>
眼看着就要过年,</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