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章 田祭冲突,权谋大明,阉党崛起,浩尼,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船长的脸上掠过一丝微妙的困扰,毕竟他们过往运输的货物,确实有不少并非合法所得。</p>
掩饰住这份尴尬,他指向北方,开口道:</p>
“大人,其实从这里向北仅需行进十五里,便是赫赫有名的刘家港,那曾是国姓爷扬帆远航的起点,如今依旧是个繁华无比的港口!”</p>
“虽不及泉州港的盛况,但能在此购得的物资也堪称丰富!”</p>
李培恩心中明白,所谓的国姓爷,指的是七下西洋的郑和,那位郑三宝。</p>
得知郑和起航的港口竟然近在咫尺,李培恩不禁感到万分惊讶。</p>
若非当前事态紧迫,他定会立即前往一探究竟。</p>
李培恩凝视北方,长久地沉默不语,直到船只停靠在松江县外的码头,他才回过神来。</p>
船长指挥船员泊船完毕,李培恩站在甲板上,等待陈晖安排好手下。</p>
随后,他率先踏上跳板,离开了船。</p>
松江县的城池并不大,与常州府无法相提并论。</p>
常州府内有京杭大运河穿越而过,那是这个年代最繁忙的航道,东南地区的货物都需经此才能抵京。</p>
因此,无论在商业运输还是人口规模上,常州府都远超松江县这座小城。</p>
众人下船,沿着松江县城最宽广的街道前行,一边留意着周围百姓的生活情景,一边走向县衙。</p>
还未等李培恩吩咐陈晖通报,他们就看到县衙大门外聚集了一群百姓,正对着衙门指指点点,议论纷纷。</p>
李培恩带着陈晖等人挤入人群中,才发现县衙正在审理案件,吸引了县城的居民围观。</p>
李培恩仔细打量县衙,只见除了维持秩序的衙役,一位瘦弱黝黑、看似普通老农的老人端坐在公堂之上,想必就是松江县的县令,李培恩记得他叫李岩,文书上说他刚过四十,没想到已显老态。</p>
而此刻,接受审讯的是一位穿着华贵的商人和一名身穿破旧长袍的中年书生。最引起李培恩兴趣的是,书生虽然衣着寒酸,但在公堂上却能挺直腰板,以“老师”“学生”的尊称与县令交谈;而那个珠光宝气的商人,即便看似有权有势,此刻却只能恭敬地跪在地上,自称“草民”。</p>
这一幕生动展现了千年来儒家治理下的社会,在科举制度下,不同阶层百姓的真实写照。</p>
李培恩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法庭上的二人似乎在为一片田地的归属争执不休。</p>
而且,这片田地竟是一片祭祀用的田!</p>
这让李培恩感到相当意外。</p>
因为在大明的法律中,祭祀田是极为特殊的土地。</p>
朝廷不仅免除了祭祀田的赋税,还明确规定,任何人胆敢侵犯他人的祭祀田,都将受到重罪的惩罚!</p>
因此,今天松江县府大堂上的这场诉讼,无论是哪一方败诉,都可能面临被流放到千里之外的严惩。</p>
围观的百姓围绕这个焦点,展开了热烈的辩论。</p>
“我觉得,周家的祭祀田可能真的属于那个商人。否则,他看起来并不缺钱,怎么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和这个穷书生争呢?”</p>
一个旁观者的话引起了周围人的赞同。</p>
这话确实有些道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