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商业之路
我也很无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章 商业之路,重生为杨广:我在隋朝耍流氓,我也很无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英作势点点头,知道郑凤炽在担心什么,这要是自己不先表明一个态度,估计郑凤炽也不敢说心里话。</p>
其实这也不怪郑凤炽,国情如此而已,重农抑商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所执行的最重要政策制度之一。</p>
士、农、工、商中,地位最高的自然是从政的,务农排第二、手工业排名第三,商贾排名最末。</p>
这种排序也和封建社会的价值观息息相关,农业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士人是国家的掌舵人和领航员,而商人则被视为追求利益的群体,属于不劳而获。</p>
后期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读书人的地位突飞猛进,因为读书人是士人的后备预选人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近两千年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缩影。</p>
农业就不用说了,在古代,温饱都是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还有什么敢与之对比的呢。</p>
商人之所以被鄙视和得不到发展,就是基于农业的不发达和工业的落后。</p>
古代的工业,其实就是指手工业,连轻工业都算不上。</p>
农业和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供应不足,商业能发展就是怪事了。</p>
在古代,商人甚至不得入士,连考科举的资格都没有,想要考功名还得想办法摆脱商籍。</p>
直到隋唐以后,国家得到大力发展,国富民强了,商业一途才慢慢得以发展,因为这个时候百姓已经有余钱可以享受生活了。</p>
大环境好了,商人的地位也就开始提升了,不然到后面,这郑凤炽也不可能成为大唐首富的,到宋朝时那沈万三那更是富可敌国,家里的钱比国库还多,随后的朝代里谁还没有几个巨富啊。</p>
就是杨英以前在的现代社会,商人的地位都快赶上官家了,以钱为尊,谁有钱谁就是大爷,农民?呵呵…</p>
从农民伯伯到农民兄弟,从农民兄弟到农民工,这地位嘛,已经没法再降了。</p>
思念至此,杨英悠悠道:“其实,我觉得不然。”</p>
郑凤炽一听此话,眼睛一亮,静待杨英下文。</p>
杨英一拍座椅,继续侃侃道:“我理解的商业不仅仅是以物易物,高价低卖,亦或是奇货可居,我更觉得商业是一个国家流动的血液。”</p>
“国家流动的血液?”</p>
简单一句话,让郑凤炽瞬间找到了那种兴奋感,是的,他理想中的商业就是这种比喻,原来这杨广和自己一样,也是行走在漫漫商途黑暗中的行路者啊。</p>
郑凤炽两眼从开始的迷茫和警惕,一下转变为崇拜和归属,就听杨英继续道:</p>
“商业能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它涉及的商品交换有助于流通各种资源和信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从而促进当地的生产力发展,弥补不足。</p>
商业还能为国家创造财富,商业自身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不说,税收也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p>
在外交上来说,商业还能促进本国的文化传播,帮助我们传播技术和知识,同时取长补短,弥补我们自身不足,也加强两个国家的交流,避免了战事,也是提升国家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