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琳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6章 最终决战 六,三国英豪之霸业纵横,任琳丽,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前方战场上激荡起的巨大厮杀声浪,令刚抵达战场的第一骑兵师的虎豹骑们感到体内热血沸腾起来。</p>
赵云在离战场还有三里地的时候,命令部队放慢行军速度,让胯下壮硕的龙马得以恢复体力。对于习惯长途奔袭的虎豹骑而言,马不停蹄地从后方急驰而来并无太大压力;然而,为了即将到来的冲锋搏杀,他们还是不得不暂时减缓前行的速度。</p>
完成“拔点”清除任务的第一骑兵师,仅用了短短三天时间,就疾驰五百多公里,捣毁了敌人的多个重要后勤设施与大量物资,并在行动中击败了不下十万名的散兵游勇。显然,对于喜好硬仗的虎豹骑而言,这类战斗简直微不足道,甚至在整个行动中,他们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p>
实际上,许多敌人在目睹如潮水般涌来的骑兵后,立马放弃抵抗或是选择了逃跑。远征军积累的赫赫威名,使得这些乌合之众根本没有勇气进行反抗。</p>
感到意犹未尽的虎豹骑们,只能将凶狠的目光转向了仍在顽强抵抗的奥尔顿大军。他们引以为傲,不愿错过这场最终的大规模战役——这可是整个四月战争中规模最大、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p>
他们凭借着异常快速的动作,在最后一刻成功赶到了战场。远远望见双方僵持不下的前线,连赵云都不禁露出一丝微笑。面对比自己多三倍的敌人,第二军竟就这么硬碰硬地直接压制住了对方,果然不负盛名。</p>
赵云意识到是时候终结这场战争了,他猛地抽出了腰间的长剑,朝前方奋力一挥。</p>
无需任何言语鼓劲,第一骑兵师瞬间爆发出高昂的斗志。冲锋的号角响彻云霄,犹如潮水般的虎豹骑在冲锋过程中迅速调整好阵型,一个巨大的锥形阵列在此刻构建而成!</p>
背后传来的号角声以及地面巨大的震动,使得一直在前线挥舞旗帜的杰拉尔回头望去。只见宛如从天而降般,面对卷土重来的第一骑兵师,杰拉尔无奈苦笑。</p>
他清楚,一切已成定局,他们败了,元老院败了,乃至整个奥尔顿帝国,也都败了!</p>
一切就这样简单明了,当第一骑兵师一头闯入毫无防备的奥尔顿大军后阵之时,这场战斗便已经宣告结束。接下来的,只剩下一边倒的屠戮……</p>
前线陷入胶着的奥尔顿士兵,全然不知自己已被第一骑兵师从后方突袭,依然顽强抵挡着第二军的猛烈冲击。然而,当大溃败突然发生时,他们变得茫然而无助。刚刚还在拼命厮杀的他们,顷刻间只能弃械投降,任由敌人俘虏。</p>
事情的发展实在颇具讽刺意味。当代表着奥尔顿最后荣光的三面旗帜被砍倒,杰拉尔也在马超的枪口下化作了一片沉寂的落寞。</p>
面对第一骑兵师的猛攻,二十万奥尔顿大军很快土崩瓦解。毫无抵抗力的后防部队甚至没能拖延住敌人片刻时间。</p>
冲锋陷阵的虎豹骑果断抽出腰间的砍刀,毫不犹豫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钢铁般的马蹄践踏下,无数奥尔顿战士引以为傲的尊严最终化作一滩血泥。</p>
随着溃败蔓延,原本誓死决战的奥尔顿士兵在第二军的喝令下,纷纷丢掉武器。绝望与迷茫充斥在整个奥尔顿军队之中,没有人告诉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他们的败北也意味着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帝国走向衰落。</p>
黄昏的余晖给战场披上一层金黄,但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士兵再也无缘目睹此景。</p>
第二军收拢并清点完所有残存的联军士兵后,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终于落下帷幕。历经近三个月的“四月战争”在龙城取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宣告结束。</p>
战争结束后,每个龙城的士兵都由衷地欢呼雀跃。他们是胜者,理所当然地享有胜利的喜悦!</p>
在这场发生在伊登北方、涉及四十多万兵力的战斗中,龙城累计投入十万之众,而奥尔顿的三十万大军则在此悉数被消灭!</p>
整个“四月战争”可分为两个较为明显的战役阶段。</p>
在第一战略阶段,第一骑兵师为主力,经历了大大小小三十多次战斗,总计歼灭敌军约二十万人!战绩显赫,尤其在两河大桥战役中,一举全歼奥尔顿精锐中央军,为战略转折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p>
第一骑兵师参与的所有战斗中,最引人注目的除了消灭中央军外,便是开战初期闪电攻克伊登以及战争的第一个转折点——血战里斯城,这一战功也将永载史册。</p>
而在更名为第一骑兵师后,原属于龙城远征军序列的先锋军,被编入新组建的第二军序列之中。第一骑兵师也随之正式恢复全骑兵编制。可以说,在这次“四月战争”中,第一骑兵师始终是推动整个战争进程的关键力量,并因此正式取代了原奥尔顿帝国中央军,成为罗斯大陆顶端的战斗力,声名远扬。</p>
至于奥尔顿方面,在第一战略阶段,由于一系列原因导致初战即频发失误,进而失去了后续所有战略主动权。在里斯城转折点之前,奥尔顿曾试图利用众多帝国战略支点城市限制远征军的行动范围。然而,由于里斯城转折及中央军意外覆灭,最终导致了其计划的破产……</p>
在整个行动期间,奥尔顿帝国动员了八十多万人的军队参与其中,调动了无数后勤物资,这也成为各地粮食储备被调走并间接引发多地叛乱的导火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