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儒,道
莫道前程无知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2章 儒,道,天道无情:不许人间见长生,莫道前程无知己,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孙佑的一句话让那名问话的学子不再吭声,</p>
而王通则开口了,</p>
“孙老所言,有失偏颇!”</p>
“哦?请王老指教!”</p>
孙佑的态度很是平和,</p>
作为一名修行之人,</p>
修道之人,</p>
儒家学说于他而言,其实并不重要。</p>
修行,</p>
修心,</p>
正己道。</p>
儒家所言,于孙佑并无干系。</p>
若非王通盛情相邀,孙佑未必会把最后的时光耗费在儒道相争之上。</p>
王通抿了一口香茗,</p>
缓缓放下,</p>
“治学,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
“循序渐进,方可通达天道。”</p>
孙佑点头,</p>
儒家治学篇中确有此言行,</p>
然则,</p>
与道家治学却有这截然不同的理念。</p>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这于儒家治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孙佑开口道,“儒推崇仁政,但儒家所谓的仁政是建立在仁君的前提。道家也讲究顺应天道,以人为主,而非以君为主。”</p>
“儒家推行仁政,但依旧需要仁君来作为依仗。而道家所谓顺天道,则更加主张以人为本,而非君!”</p>
“儒道,主张教化,所以,乱世之中必有圣人。”王通道。</p>
“今逢乱世,君何以自处?”孙佑淡淡道,“君非仁,臣非仁,天道不仁,何以大行其道?”</p>
“圣人教化,儒门用心,治学可期!”</p>
“君已入乱世,何以自证?”</p>
你既然已经入了党争,如何能够将自己置身事外?这座别院,岂非打脸?</p>
“吾有公心,无惧妄言!”</p>
“然天下诸君,何以信汝?”</p>
你说你是公心就是公心了?</p>
天下之人如何看你?</p>
“君子不自证!”</p>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p>
你说错了,</p>
越是如此,</p>
公正之君更应该迎难而上,而非纠结自证这种毫无意义的事。</p>
“孙老对于儒门也有所涉猎?”</p>
“天下大道,殊途同归。”</p>
你以为我只是于道家熟稔?</p>
不,</p>
老朽修行这般多年,涉猎之广远飞尔等可比。</p>
“所以,孙老也赞同儒门一道与道门不相上下?儒道相争,有失偏薄?”</p>
“道法自然!”</p>
孙佑再一次以简单的一句话反击了王通的认知。</p>
儒道相通?</p>
不,</p>
这是理念的不同。</p>
儒家讲究以仁为本,可道家讲究的其实是以人为本。</p>
知行合一,</p>
而道则讲究行不言之教,通过身教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他人,影响他人,强调自然引导。</p>
儒家侧重道德休养和社会责任,而道家则讲究顺应自然自己自身的自我觉醒。</p>
“天地大道,繁花似锦,而儒门却可以屹立数千载依旧立于世。反观道门,已然呈颓败之势。”</p>
孙佑闻言笑了,</p>
“世间儒门多逢乱世而降,可曾见过道门弟子因为强权而束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