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赴港谈合作
不吃青椒和萝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7章 赴港谈合作,文娱:我就是资本,你拿什么争?,不吃青椒和萝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鉴于《繁花》的重要性,姜烨还是决定赴港请那个男人。</p>
这部片子本来就是那个男人要拍的,但是真让他自己拍,按照他对光的要求,总是单机位拍摄,估计你再催他还是要拍个两三年。</p>
单机位拍摄的好处就是每个镜头的灯光都能精心布置。使用灯光更高的高对比画面,能让整体画面层次更立体,也更符合90年代的上海气息。</p>
运镜的灵活运用也得益于单机位的拍摄手法。单机位拍摄使得运镜的空间范围更大,画面的空间立体感也更突出。</p>
但是对于时间来说,是真的要命的,哪怕演员也是一个段剧情需要反复的多次演绎,让导演去每一个角度抓拍最合适的角度。</p>
但是没办法,如果说在电影拍摄中,打光这块姜烨是入门,那么墨镜王就是大师。</p>
尖沙咀的半岛酒店内,这座百年酒店是香港娱乐圈人最爱来喝下午茶的地方,有影人茶座之称。</p>
“你要请我去做你的副导演?拍的还是电视剧?”王家卫突然觉得这杯咖啡有点烫嘴。</p>
“王导,先看剧本,咱们一切看完再说”姜烨把剧本递给了墨镜王,然后自己点了一根华子,递给墨镜王一根。</p>
这也是姜烨定这里的另一个原因,香港大部分室内外都是禁烟区,哪怕在酒店也多数都是无烟楼层,这里能够抽烟对姜烨来说是天堂般的地方了。</p>
看着繁华的维多利亚港,姜烨有些出神,而墨镜王对着姜烨的剧本,显然也有些惊讶,从开始飞快的翻阅,到逐渐速度慢了下来。</p>
两根烟的时间,中间姜烨又再要了两杯咖啡,墨镜王把《繁花》的剧本浏览了个大概。</p>
“姜总,这个剧本,要不索性给我拍?”墨镜王笑着摇了摇手上的本子,毕竟本来就是他喜欢的那种调调,有这种想法也是正常。</p>
“王导不介意这是电视剧了?”姜烨笑着调侃道。</p>
“这简直就是电影级的创作,我甚至可以拍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我的脑子里已经出现了那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却又烟火人间,市井里巷的画面了”墨镜王认真的说道。</p>
“哈哈哈哈哈,这个本子给你拍没问题,但是王导多久能拍完呢?一年还是两年?”姜烨问道。</p>
如果说能够限制墨镜王发挥的,那一定是时间,如果一部电影你给王家卫拍,设置了一个deadline,那么他的发挥就一定会打折扣。</p>
“这么好的本子,肯定需要时间打磨”王家卫说道。</p>
“王导,这部剧在我手里拍摄,不会超过四个月”姜烨比出了四根手指,这是他脑子里整个《繁花》的片段带来的自信。</p>
“不可能,如果想要拍好他,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墨镜王有些生气了。</p>
“所以我需要你的协助,你我搭档,取长补短,当然如果王导实在不愿意给我做副手,那么”姜烨拿回了王家卫面前的剧本。</p>
“你给我点时间考虑”王家卫说道。</p>
“演员这块你是怎么定的?”王家卫问道。</p>
“基本都是上海人,我们需要拍摄的是上海话版的,那样才有味道,至于普通话,后期配音就好了”</p>
“你的想法和我如出一辙”墨镜王点头表示满意。</p>
“其实上海和香港很像,繁华的背后,更多的其实还是市井生活”王家卫看着远处的维多利亚港,感叹道。</p>
“都一样,一座城市不可能只有灯红酒绿,那代表着浮躁。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这才是真实的大都市”姜烨则是看着楼下的往来的车辆。</p>
“你真的有很多想法和观点和我一样,那我的片酬?”墨镜王这算是松口了。</p>
“4000万华国币?”姜烨看着王家卫,一个副导演这个价格,比得上一个主演的片酬了。</p>
“成交”墨镜王伸出了手,两人握了一下,算是达成了协议。</p>
“剧组的很多前期工作另一个副导已经在做了,但是王导如果有想法,可以联系他过去看一下,合同的话你到时候到了魔都,我会找人和你对接的”姜烨作为甩手掌柜型导演,联系墨镜王只有两个原因。</p>
一个是墨镜王对于灯光的理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