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开宗立派,永乐大帝,焚琴煮鱼,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德海、春梅,你们现在已经是自由身了。尤其是春梅,你完全可以离开皇宫,追寻你自己的自由。但是,你们选择了留下,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们明白,如果只是盲目地追求所谓的自由,而没有真正的改变和进步,那么最终可能还是会陷入困境。你们的选择,证明了你们对理想的坚守和对未来的信心。</p>
所以,我要告诉你们,我们的路还很长,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但是,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定信念,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要一起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p>
朱棣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和信念,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染。春梅和德海纷纷点头,表示对朱棣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愿意与朱棣一起,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p>
要实现我们的理想,让每一个人都有饭吃、有衣穿,不再受到剥削和战乱的困扰,就必须要有行动!而行动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一个有力的组织,一个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斗志的组织!我们不能仅仅把希望寄托在朝廷那群人身上!他们或许只关心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而忘记了人民的疾苦。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袖手旁观!</p>
想想看,当年父皇他们不就是凭借着明教红巾军的力量,一路势如破竹,推翻了腐朽的元朝统治,建立了新的大明王朝吗?我们也可以!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但更要超越他们,创建一个更加先进、更加完善的组织!</p>
这个组织将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基石,是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平台。我们要让每一个有志之士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为了我们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拼搏!</p>
所以,我要告诉你们,我们不仅仅要有一个理想,更要有实现这个理想的决心和行动!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未来!”</p>
朱棣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和力量,仿佛一股洪流般汹涌澎湃。他的眼神坚定而炽热,仿佛能够点燃每一个人的心灵。在场的人都被他的话语所感染,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p>
许松突然发问:"那我们的纲领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可能大不逆。主要是你年纪小,我不好说"朱棣说:“你尽管说完,虽然我年纪小,但是我又不会乱说话,说不定还懂的比你多一点。”哈哈,大家都笑了。</p>
许松说:“我说的大逆不道是真的,起初反元的主力军是明教红巾军,皇上登基后立即镇压明教,除了国号仍称“大明”之外,一切与明教有牵连的事物都下令更改。明教只得以更隐蔽、更秘密的形式开展活动。如果有一天燕王你成就大业会不会也是如此呢?那么我们现在成立这个组织有什么用呢?”</p>
许松的话让朱棣陷入了沉思。他明白许松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历史上的确有许多统治者在得势后会对曾经的助力进行清洗。但他也坚信,自己与那些人不同,他的理想是为了人民,而不是个人的权力和利益。</p>
朱棣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着许松,说道:“许松,你的担忧我理解。但我要告诉你,我朱棣并非那种得势忘义之人。我的理想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个人的权力和利益。</p>
你提到的明教红巾军,他们的确在反元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父皇登基后镇压明教,也是出于稳定政权和消除潜在宗教威胁的考虑。而且这个组织早已分散开来,红巾军仅是他的一个分支,说白了句就是这时明教其它分支打着明教的旗号冒出来这并不意味着是好事,流血作战,牺牲的是无数红巾军战士,包括从之前分裂出去的张士诚,陈友谅,徐天寿、还有郭子兴、刘福通,这些人都为反抗暴元流过血,这时那些分支在做什么?在哪里?这些人在拜所谓的光明弥勒佛。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p>
至于我们现在成立这个组织,它的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是一个凝聚人心的平台,更是我们实现理想的重要工具。通过这个组织,我们可以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力量,推动改革和发展,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好。因为他有先进的纲领,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理论,先进的制度,说白了,万一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们也可以秉承理念和路线继续奋斗下去。</p>
当然,我也明白,随着我们的力量不断壮大,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坚持理想,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p>
朱棣的话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让许松感到备受鼓舞。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愿意与朱棣一起,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p>
朱棣继续说,三皇五帝时期,我们都说着同一种语言,是炎黄子孙,所以我们要做到三皇五帝的时代,就是让普天下都是炎黄子孙,不管你在哪?什么肤色,都说着同样的语言。,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实现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不为奴。建设一个强盛繁荣的大明,恢复汉唐荣光,做到普天之下均为王臣。我们的组织就叫炎黄社,以次纪念炎黄二帝。</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