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朱元璋诛杀胡惟庸的意图
倚栏听风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朱元璋诛杀胡惟庸的意图,直播:开局盘点最强帝王,倚栏听风雨,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汉朝。刘邦, 刘彻,刘询,刘秀,刘庄等一干皇帝。</p>
也在各自位面,与大臣讨论着朱元璋为了废相,大肆屠杀功臣之举。</p>
西汉,神爵二年。</p>
刘询道:“为废一相,而屠杀开国功臣,朱元璋,未免有些过于气量狭小了。”</p>
“须知,丞相者,乃是辅佐君王之重要职位也。昔我大汉前代,虽有感于丞相一职,权高位重,但武帝时,也只是设内朝而分相权,不敢废也。”</p>
“今朱元璋既废相权,又以谋逆罪名,牵连诛杀一众开国元勋将佐。朕倒是好奇,废相之后,他该以何种方式,管理天下。总不能把担子,全担自己一人身上吧。”</p>
事实证明 ,刘询说对了。</p>
秦明:“就在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废除宰相制度之后,他便规定,从今以后,由皇帝直辖六部,以及明初设立的五军都督府,也就是军权,全都直接听命于皇帝。”</p>
“并规定,从今以后,子孙,皆不得以再设丞相。”</p>
…………</p>
“卧槽,这朱元璋,牛逼啊!为了集权,居然还能这样操作!”</p>
汉朝,初年。</p>
正在与群臣看戏的刘邦也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操作。</p>
废丞相,总揽天下大权于一身。</p>
那滋味,想想就刺激。</p>
但是不等老刘高兴没一会儿,就听得留侯张良分析道:“陛下,臣以为,这朱元璋废丞相的举动,不妥!”</p>
“有何不妥?”刘邦显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p>
张良道:“废丞相之举动,固然消除了皇权和相权的争斗。但是相应的,皇帝的权力增加,必然要连带着皇帝所处理的政务加重。”</p>
“一代两代还好,但要是长期来看,没有相权的辅助,后世之君明显做不到如开国之君那般事必躬亲。”</p>
“所以臣料定,那朱元璋定然是没有想过以后的皇帝处境,才会如此做。”</p>
如此一说 ,老刘也明白了。点头道:“爱卿说得有理,寡人可不会像那朱元璋一样,为了一时之欲,而废除相权。”</p>
“毕竟寡人打下天下,就是依赖于卿等辅助。为废相权,诛杀无罪功臣这种事,寡人是宁死也不愿为的。”</p>
“陛下圣明。”张良,萧何等群臣跟着称颂道。</p>
天幕上,秦明说完了胡惟庸案,又跟着说空印案。</p>
秦明:“就在胡惟庸案爆发之前,明朝洪武年间的朝廷上,还爆发了另外一起震惊世人的案件,这便是空印案。”</p>
“所谓空印者,就是指在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然后等有需要用时,再填写上具体内容。”</p>
“明初立国之际,除去天下州县府一级不变之外。最高行政区划称为布政使司。”</p>
“每年,中央规定,各布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直到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p>
“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p>
“而明初,朱元璋规定,每年各地方向中央上缴的赋税必须是实物,也就是粮食。如此一来,离京城近的地方州县还好,毕竟路途不远,官员每年前往户部上交实物,完成年终结项也比较容易。”</p>
“但要是远一点的地方,譬如从云贵甘陕运粮到京师,那就很麻烦了。运粮路途时间长不说,要是负责上报的官员运粮到了京师,一旦被查出实物与名册数据不符,便又要被退回原地重新上报,重新盖上当地地方政府的印章才可。”</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