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贾蓉来信
李九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0章 贾蓉来信,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李九戒,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尤清之正想着,不知贾蓉和林齐如今到哪了,墨痕就从外头拿回一封信来:“奶奶,蓉小爷打发人送信回来了。”</p>
听说是贾蓉来信,尤清之立马接过来拆开。</p>
惜春也凑到尤清之身边一起看。</p>
前头还是问好和报平安的意思,可到后头,贾蓉就描述了他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p>
出了金陵后,两人开始碰见越来越多的灾民。</p>
他们或是面容恳切,乞求自己能从马车上扔点吃食。</p>
或是目露凶光,眼睛直直看着自己这一行马车,又迫于旁边众多护卫不敢上前。</p>
贾蓉和林齐见着有个妇人扯着孩子不断向自己的方向磕头,嘴边一边喊道:“求求大爷好心,赏口吃的吧,孩子都没活路了。”</p>
两个少年心有不忍,便想让护卫拿几张饼子给那孩子。</p>
却被东风拦住了。</p>
东风指着周围其余的灾民道:“这些人都盯着我们呢,先不说会不会给我们一行人惹来麻烦,就是给了那妇人,她又岂是可以守得住的?”</p>
贾蓉和林齐沉默下来,放弃了这个想法。</p>
等马车行驶一段路,已看不到那妇人和小孩后,贾蓉恨恨道:“这么多百姓流离失所,当地的官员在做什么!”</p>
林齐叹道:“只怕是迫于无米之炊。从前江南一带向来是天下的粮仓,还有‘苏常熟,天下足’之说。只是到了前朝和本朝,江南的粮食却还要靠北方供应了。”</p>
外头赶车的南风不解:“两位爷,这是为何?”</p>
贾蓉掀开马车的帘子,看着外头北上逃荒的百姓:“左右不过利益二字。</p>
江南一带不缺农田,但如今种的粮食有许多都被商人买去用作酿酒或是作他用去了。”</p>
林齐接着道:“是啊,江南亦属繁华之地,人口众多,消耗自然也多,才会到今日这个局面。”</p>
南风便说:“都是这些商人坏了事。”</p>
贾蓉摇头:“话不能说得这般绝对,江南的商税可是每年税收的大头,于国也有益处。”</p>
林齐却觉得错多在商人身上,二人便在马车里争辩起来。</p>
南风摇摇头,把马车赶得更快了些。</p>
好在两人辩得口干舌燥之后,相视一笑,约定等有空了各写一篇文章出来。</p>
贾敬教学生,不单教学问,还教官场,教争辩。</p>
常常一个问题,即使林齐贾蓉两人意见相同,也要他们两个各执一方,争辩一番。</p>
然后各自总结做一篇文章。</p>
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二人的习惯。</p>
日子长了才知道好处,两人便逐渐懂得,事物都有其两面性。</p>
你想坚持自己的政论,就要把好处一一摆出来,还要备好如何解决和避免弊端的法子。</p>
到了晚上休息时,贾蓉眼前还不停浮现出那个妇人和孩子乞求的眼神。</p>
见贾蓉翻来覆去,林齐便道:“蓉儿,快些睡吧,明日还要赶路呢。”</p>
贾蓉坐起身来:“师叔,你说如今粮食最多的地在哪?”</p>
林齐起身,点燃了一盏灯,拿到床边来:“国库,还有……各地的粮仓。”</p>
“是,国库空虚,还要备着边关的粮草,拿来赈灾是别想了。可各地的粮仓里面总有粮食吧。”</p>
林齐想了想到:“就算圣上下旨开仓放粮,可江南本地的粮仓支撑不了如此多的灾民。”</p>
“如果我说的是北方的粮仓呢?”</p>
“蓉儿,你说的这是傻话。一则,粮仓本就是为着防备当地遇着荒年,没有道理要赈灾别的地方。</p>
二来,没有圣上的旨意,擅自开仓放粮是死罪。你我不过是白身,连上奏的本事都没有,哪里能求来旨意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