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败绩随之而来
信0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5章 败绩随之而来,三国:封地爆兵,百万铁骑绕帝都,信0息,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瑜暴喝:“去死!”</p>
瞬间转向围攻关羽的队伍,守军措不及防,败绩随之而来。</p>
关羽身旁兵马纷纷倒下,包围圈瞬息溃散,李瑜借势策马突围,扬长而去,留下关羽感叹:“真是猛将之首。”</p>
李瑜大声言曰:“可惜我今日离去,日后定有重逢之日。”</p>
说完,毫不犹豫的加速逃离现场,他知道对抗这样强大的虎将,唯有智取。</p>
——”</p>
就此告别,明日再相见!”</p>
李瑜也顾不得其他事情,迅速冲了出去,紧接着疾如雷电地下山而去,直奔曹操掌控的兖州,以疯狂之势追赶刘备。</p>
望着李瑜远去的身影,关羽不由长叹一声,无奈道:“我未曾想到世上竟有此等盖世英雄。”</p>
他的文才足以谋定于千里之外,指挥若定;武勇足以为乱军所不侵,取敌人上将军乃是寻常。”</p>
虽然关羽自诩英勇,但对于李瑜的才华他深感敬佩。</p>
关羽自恃武艺超群,然而面对李瑜,却也无法取得优势,尤其在智略方面,更是远非其对手。</p>
不过,关羽深觉惋惜的是,如此才俊不能与自己一同扶持大汉室,真是人生的一大遗憾。”</p>
唉,此事须禀告兄长。”</p>
因此,关羽匆匆返回,将这一切详细禀报给刘备,后者闻言轻叹,深知挽留无望,唯有任由事态发展。</p>
关键的是,李瑜已然察觉到他们准备撤退,且估计已知晓了他们的兵力分布,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加快撤退速度,一刻也不能停留。</p>
于是刘备沉思片刻后摇头感慨:“如今李瑜知道我们在行动了。”</p>
他也必然已窥破我军部署。</p>
这对我们的处境无疑是极度危险的,假如让他带兵来袭,我们将面临 烦,再不疾行撤离,将会错失时机。”</p>
所有人都纷纷表示赞同,异口同声道:“大哥,放心,我们当尽快离开,绝不拖延。”</p>
在他的指导下,众人全力以赴撤离徐州,不久后便将其转化为空域,只有少数病残老人和不愿意走的民众尚留在原地。</p>
李瑜也在此时赶回许昌,将所了解的信息向曹操一一告知。”</p>
主公,这事儿不能再等了。”</p>
刘备已经开始撤退,且大军南下,不可视其部曲为乌合之众,他们拥有近数万训练精良之师!”</p>
若让他们逃脱,后果可能不堪设想,“</p>
刘备若顺利渡江南岸,我们的长江防线将难以稳固,更遑论统一天下之计。”</p>
曹操听到这些,亦深表同意:“三郎所言极是,但刘备现已出逃,首部队更是接近南岸。</p>
在这种境况下,想要捉拿他并非易事,即使派出重装军队,速度恐仍难以追及。”</p>
一路上李瑜不停思考对策,最终明白当前直接对战刘备主力军队无果,但他提出一个办法:“我们可以试图攻占刘备那些老弱病残的妇孺。</p>
刘备乃仁厚之主,其队伍中携有众多非战斗人员,他们行进必将受限,攻击这薄弱点足以拖延刘备的攻势。”</p>
这样的计策虽然看似冒险,但在当前局势下或许不失为一种有力手段。</p>
四百零二章</p>
如果刘备决定抵抗,那么正是个绝佳的机会利用这次契机来抹消刘备那永生的力量。</p>
但倘若刘备选择了沉默旁观,任凭手下妇孺老弱丧命,那么多年的仁德美名或许就会大幅折损在他眼前。</p>
总的来说,这对曹操集团来说绝对是极为划算的事宜。</p>
李喻把自己的分析告诉了曹操,他赞同道:“子修,对此你的意见是该派谁执行此项任务呢?”</p>
李喻微蹙双眉,面对可能的大规模公开交战或者城池攻防战,他倒是相当渴望担任先锋。</p>
但眼前的状况涉及到屠 无寸铁的老幼妇女,无论从法理和人道主义考量都不符,还会大大损伤名望,所以对此李喻有些犹豫。</p>
在深思熟虑后,他觉得最适合这项任务的是交给夏侯惇。”</p>
将军若欲追逐刘备而不损伤战斗力,必须让主上的直属骑兵——虎豹骑出马。</p>
元让您最合适担任此职。”</p>
他笑着说。</p>
曹操认可了这个提议,立刻唤来了夏侯惇,并把计划详细解释给他听:“元让,记住,你的目标是拖延刘备撤退,没有与之正面对抗的必要。”</p>
“只要能成功牵制刘备,便是巨大的功劳,清楚了吗?”</p>
夏侯惇显得很是振奋,点头回答:“请放心,我懂得该怎么做!”</p>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尽管此前他曾恳请李喻,下次战斗时给自己一个表现的机会,以便也能立功。</p>
但他明白当着曹操不宜过于显露,于是他对两人表示道:“主公,先生,我绝不会辱使命,等待我带来的佳音吧。”</p>
言罢,夏侯惇立即起身前往执行,带上了曹操麾下最精锐也最为信服的部队虎豹骑,直驱许昌之外,按照李喻的指示追踪刘备。</p>
夏侯惇本也是读书人,在追随曹操起兵之际才涉足武略;当年他的志业是阅读孔孟经典,希望建功立业。</p>
不过对眼前这般老弱妇孺的命运,他心有不忍,但职责所在,难以推辞。</p>
一路疾行间,夏侯惇不停地思考,若要在不影响平民的前提下,如何能有效地延缓刘备的进军?若是能有良策既能建功又能维持名誉该有多好啊。</p>
夏侯惇带领部队狂驰不止,边走边思考。</p>
终于想到了一桩他认为完美解决办法:他认为这些手无寸铁的弱势群体并无实质性威胁。</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