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佛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替爸爸找老婆,好好地活,鄂佛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建队有户奇葩人家,远近闻名。</p>
这户人家姓赵,有三口人,是祖孙三代。</p>
爷爷赵天尧在解放前当过兵,在战场上丢了一只眼睛,成了独眼龙。</p>
但据可靠人士提供的情报说,他丢的不只是一只眼睛,还有两颗睾丸,丧失了传宗接代的本事,也丧失了让女人快活的本事,所以他一直没娶老婆,是条光棍。</p>
赵天尧在年近四十的时候,捡到一个刚满月的男婴,正好收养下做了自己的儿子。</p>
他虽然是个文盲,但也知道“尧舜禹”三大部落首领,便根据自己的名字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做赵大舜,但那时候的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写出来就成了“赵大顺”,正好符合当时穷人家孩子的取名习惯,六六大顺,一顺百顺。</p>
没娘的孩子像根草,赵大顺从小就邋里邋遢的,也没上几天学;长大后又有点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得不到女孩子的青睐,加上家境贫寒,晃荡到三十来岁都没娶到老婆。</p>
父子俩一商量,老婆可以不娶,但不能断了后,索性跳过娶老婆这一环,一步到位领养个儿子岂不更省事?</p>
但那时人们的重男轻女思想严重,领养闺女容易,领养儿子却很难,谁也不愿意把夜以继日制造出来的儿子拱手送人。</p>
几经周折,老赵父子俩打听到前进四队有户人家,夫妻功能强大,在别人家生不出儿子急得鸡飞狗跳时,他俩却接二连三地往出生儿子,像母鸡下蛋似的,一撅屁股就扑通一个。</p>
于是在1980年的春天,老赵父子俩赶上骡车,拉了两千斤小麦,去前进四队换了个儿子回来,取名赵小禹,这回名字没写错,说明新时代的民警叔叔还是有点文化的。</p>
男人带孩子粗枝大叶,赵小禹从小也是邋里邋遢的,大冬天光着两个屁股蛋子满世界跑。</p>
有人看到,便提醒赵大顺:“都五六岁了,咋还给穿开裆裤呢?”</p>
赵大顺一拍大腿,啊呀一声:“那哪是开裆裤?是破了,我一直没顾上给他补!”</p>
家里没女人,就缺少了温柔,相比同龄的孩子,赵小禹显得很野,经常干些爬树掏鸟,上房揭瓦的勾当,每天滚一身泥水回家;而且爱说脏话,隔三差五就把同村的小女孩气哭,对方家长找上门,赵大顺也没什么好办法,就是打。</p>
村里人时不时地能看到赵大顺提着鸡毛掸子追打赵小禹的精彩场面。</p>
赵小禹人小跑不快,但是身手敏捷,嗖嗖几下就爬上了树,赵大顺只能站在树下叫骂。</p>
“你给老子下来,看老子敢不敢扒了你的皮!”</p>
“我就不给你下去,有本事你上来,你又不是我亲爸!”</p>
“老子给了你家两千斤小麦呢!”</p>
“我又没吃!”</p>
赵小禹一直想有个妈,哪怕是后妈也行。</p>
他玩累了的时候,或者玩的兴趣不高的时候,就坐在村口的土堆上,看来来往往的村民。</p>
每当有花红柳绿的女子经过时,他的眼睛就不由瞪得大大的,闪烁着痴迷的光芒,心里想,如果她是我妈就好了。</p>
及至那个女子走过去了,他眼中的光彩便涣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超越他年龄的忧郁。</p>
他有时会磨着赵大顺,让他给他找个妈,赵大顺不胜其烦,骂道:“老子比谁都想,可是没有女的愿意来咱们家啊!”</p>
年幼的赵小禹尚不知娶妻的艰难,心想,不就是个女人嘛,我替你找!</p>
他再看到村里的女子时,就不只是看了,还要跑过去问一下人家,愿不愿意给他当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