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枪依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87章,纨绔世子爷,我的长枪依在,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坏回京之后头几天并不安宁,没有想象中的清闲。</p>
庆功宴被推迟到八月十五晚上,不过这并不代表他没事,上书枢密院,毕竟这次大仗必然会载入史册,史官们需要详细资料,枢密院也需要备份在案。</p>
另外就是皇上的召见,每天一到下午就召他进宫讲北方那场大战的细节,李坏当然无法拒绝,他也可以乘着这个机会给狄至,魏雨白,严申等人邀功。</p>
关于历史,因为真人信仰,人们总是乐忠于放大个人的力量,但其实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众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个人的力量再大,在历史潮流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顺应大势的作用。</p>
关北这一仗,无论是他、狄至、魏雨白、季春生、刘季等等,缺了谁都无法取得如此彻底的胜利,而且不只是他们,还有众多新军将士,还有耶律大石犯的错误等等,都导致这场战争的结果,客观分析很重要,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谁的功劳。</p>
他自然是希望皇帝能把更多功劳归给狄至、严申他们。</p>
道理很简单,他可不是好大喜功的傻子,这场战赢了,他的威望已足以压倒太子,稳坐钓鱼台,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培养心腹,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团队。</p>
这点很重要,李坏心里也十分清楚,因为他的崛起不过最近两三年,和在朝中经营那么多年的太子是无法相比的。</p>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想要整肃朝纲,调整朝中的人事结构,到时必然会朝局动荡,他必须有自己的人支撑才能行。</p>
清初有位非常有名的大儒王夫之曾说过宋朝的失败不是因为钱粮不足,也不是因为将士不善战,而是人事上的失败,李坏非常认同这种观点。</p>
想想宋朝那些名将,狄青、杨业、韩世忠、种师道、岳飞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战功赫赫,表现出极高的军事天才,打过漂亮的大战,结果…没有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却都败在自己人手中。</p>
一个两个还可以用巧合来说,这么多战功赫赫的名将最后都败在自己人手中,那就不是巧合可以说的了。</p>
曾经狄青为自己同为军人的好友辩护,说他骁勇善战,杀敌有功,是“好儿”,结果被当时的朝廷高官反驳,一句“东华门为以状元唱出者为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p>
随后当着狄青的面杀了他那位军人好友。</p>
这句话算是道尽了宋朝官场的潜规则,也道尽它为什么会失败。</p>
无论如何奋勇杀敌,无论有多少军功,在朝堂中都是排不上号的,也都不会被承认,“好儿”只有一种,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也就是文人,以文驭武。</p>
而景国也有这种情况,比如杨洪昭之罪,这罪如果是在文官头上,朝中必然是众口一致,为他辩护,本来就没什么错,只不过童冠等人的行为牵连了他,一来二去免罪的可能都有。</p>
可杨洪昭是个武人,武人就没人会为他说话,反而言官们细数其罪行,恨不能除之后快,还有读书人到东华门情愿,要皇帝严惩杨洪昭。</p>
结果闹到如今,杨洪昭很有可能就脑袋不保了。</p>
如果来的一群士兵,敢在东华门外聚会求情,那就是造反!忤逆,以下犯上,拿下杀头都没人说什么。</p>
如果是读书人……那没事了。</p>
听起芳跟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李坏其实心里是很气愤的,他们知道北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吗?</p>
他们根本不知道,只是到杨洪昭是个武人,文武对立,下意识的就想编排他,加之太祖组训不得杀士大夫,这下他们就肆无忌惮了。</p>
这些东西等他上位,必须矫正过来,所以必须有自己的班底。</p>
余下最关心的,那当然是王府的第二代蒸汽机,李坏回来当天晚上就急匆匆去看了,当他看到蒸汽机带动镗刀车床打出第一根无缝枪管的时候,李坏激动得的把秋儿抱起来转了两圈。这尼玛无缝钢管!</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