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羊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六十四章:倭寇在大明向朱棣效忠,争名夺利,早餐羊奶,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宫。</p>
朱标书房。</p>
纪纲谨小慎微站在朱标书案前汇报着,“太子爷,燕王在大本堂授课后,宋老主动要求去燕藩看看的消息就传开了……”</p>
宋濂老了老了,倒是会惹麻烦。</p>
任谁都知道,朱四郎此番回朝参加太孙婚礼后,就要建国了。</p>
此事已经在大明上层传得沸沸扬扬。</p>
朱四郎肯定会邀请大明这边去参加其建国仪式。</p>
宋濂真想去,到时候,低调跟着去就行了。</p>
宋濂又不是没去过燕藩。</p>
当初燕王尚未打下吕宋,只拥有东番一地时,宋濂就跟着梁国公蓝玉的观摩团去过。</p>
去没什么。</p>
可宋濂主动请求去燕藩。</p>
这影响就很大。</p>
宋濂是大明影响力极大的大儒。</p>
现在外面到处再传,燕王给皇子皇孙们讲课后,宋濂都被吸引,主动请求去燕藩看看。</p>
这个主动请求的行为,在士林读书人中,引起太大轰动了。</p>
“因为宋老之事,燕王把传统文化比作青楼女子的言论都被人们忽略了……”</p>
若是没有宋濂之事。</p>
他可以肯定,就凭燕王把中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比作青楼女子,装点装点、打扮打扮,需要时拿出来之事,一定会遭到大明读书人群起而攻之。</p>
他甚至都怀疑。</p>
宋濂主动请求的行为,就是在帮燕王转移人们的注意力。</p>
忽略,燕王那番青楼女子的表述。</p>
可他实在想不通,宋濂为何如此帮燕王。</p>
燕王对宋濂也没有什么恩惠啊。</p>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去宋老府中劝说宋老放弃去燕藩,但宋老的态度比较坚决……”</p>
纪纲悄悄窥探朱标。</p>
见朱标神色平静。</p>
一时也琢磨不透,朱标对此事什么态度。</p>
在他看来,谁劝说宋濂,都没太子管用。</p>
宋濂虽然是诸皇子的先生。</p>
可宋濂和朱老四的关系。</p>
与和太子的关系完全不同。</p>
宋濂有两个关门弟子,一个是太子,另一个就是方孝孺了。</p>
燕王为首的其他皇子,充其量,只能算是外门弟子。</p>
再加上太子的身份。</p>
但凡太子对宋濂暗示一下,宋濂再想去燕藩,也会改弦更张。</p>
一旦宋濂改弦更张,消息传出去,对眼下,青年读书人产生的燕藩热、燕王热将会产生巨大打击!</p>
太子肯定知道,自身对宋濂的影响力。</p>
他无法推断,太子会不会发挥这种影响力,打击眼下,青年读书人的燕藩热、燕王热。</p>
“老四参观金陵工业区谈了什么?对于咱们金陵工业区的问题,有什么建议。”朱标突然打断纪纲,转移话题。</p>
纪纲微微愣怔,忙道:“当时在场的人不多,卑职掌握的内容并不多,只查到,燕王反复和徐小公爷提及,上下同欲者胜,似乎对于挽救金陵工业区,燕王有些办法,据悉,徐小公爷正在写折子,应该不久后,就会呈交给太子爷。”</p>
当初燕王到处转时。</p>
他就提议指挥使蒋瓛,以朝廷向导的名义,派些人,其中捎带一两个锦衣卫人员。</p>
此事,镇抚司衙门只要提出来。</p>
相信礼部肯定愿意提供便利。</p>
可蒋瓛不干。</p>
估摸着,担心激怒燕王朱棣。</p>
倒也能理解。</p>
别人不知道,可他们锦衣卫知道,燕王回来第一天,就让自己的海军将士,把礼部的左右侍郎,黄子澄、齐泰扔到了秦淮河!</p>
瞧瞧,多么霸道!</p>
回来第一天,就把当朝一部的左右侍郎,给扔秦淮河了!</p>
虽然金陵的冬天不是太冷。</p>
可腊月的河水,也不好受。</p>
黄子澄、齐泰受寒又加恐惧,病倒了。</p>
说实话,他像蒋瓛建议,派出锦衣卫扮作向导跟着,那是有蒋瓛这个个高的在前面顶着。</p>
如果他是指挥使。</p>
他也不敢这样做。</p>
数年前,朱四郎以血洗关中布政使司的方式,彻底离开大明。</p>
此番回来,第一天就把一部左右侍郎扔秦淮河。</p>
可以说,现在的朱四郎,跋扈之态,比数年前更胜。</p>
反观陛下呢,满心满眼都是对朱四郎的宠爱。</p>
绝不会给他们撑腰。</p>
……</p>
“前天,燕王应梁国公等人邀请,观摩了京营新军,梁国公请燕王评价京营新军优缺点,燕王未对此做任何表述。”</p>
……</p>
“昨天,燕王相继参观了金陵周家水泥工厂、土桥村的综合商铺、期间,去金陵城城东最穷的一片百姓聚居区参观,到没发表什么言论,只是问了百姓一些问题,诸如,燕王问百姓,如果有能力,是愿意单干挣钱,还是愿意带着一群人,一起干……”</p>
朱标突然好奇开口:“对于这个问题,百姓是怎么回答的?”</p>
纪纲顿时笑了,“那些百姓,各个不好意思,羞羞答答的说,要是有能力有钱,当然愿意单干了,凭什么带着别人,让别人占自己便宜。”</p>
“是啊!”朱标笑着,感慨摇头,“这就是我不看好雇工身股制的原因,人都是自私的,凭什么让一群有能力的人,带着别人,让一群能力平庸的人,占自己便宜,强行这样搞,天下会大乱,而且,孤总感觉,雇工身股制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因为违背了人性自私自利的核心。”</p>
“乡土村社不同,农村是整个天下,最为底层的一个群体,农民的资源少的可怜,农民抱团取暖有可能,有能力的农民,将来也可以通过城池,吸引他们离开农村,剩下能力不足的,继续搞乡土村社,以乡土村社养活家人,同时培养下一代,走出农村。”</p>
“咱们大明现在遇到的问题,其实并不大,用燕藩经济研究司的术语来说,就是地方保护色彩太浓,导致商品在流通环节出现了滞涩。”</p>
“只要把这个地方保护弊端解决了,城中百姓的生活就会得到很大改善,而农村的一个个乡土村社,也能更加富裕一些。”</p>
“将来,有能力的农村百姓,在凭借乡土村社赚取第一桶金后,必然走出农村,被吸引到县城,而县城有能力的,必然被虹吸到州府、如此一级一级的爬升,民间的上升渠道能保证,同时,最有能力的一群人,也必然围绕在中枢周围……”</p>
他感觉,这样的民间结构就很不错。</p>
给了所有人公平机会。</p>
又没有悖逆了人性自私自利的核心。</p>
之前,他也曾一度,想着等接过大明江山后,扶持革新派,搞一搞雇工身股制。</p>
可后来,随着锦衣卫不断把老四财部下面那个经济研究司的论述传回朝后。</p>
他从中学习,对经济越发了解的同时。</p>
就越发对雇工身股制没有信心。</p>
他已经不准备搞雇工身股制了。</p>
对城池内的群体,充分发挥其个人能力,能者上,庸者下。</p>
至于城池普通百姓的生存问题。</p>
其实并不难解决。</p>
燕藩经济研究司都说了,大明现在其实并不缺粮食。</p>
粮食只是在流通环节,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发生了严重堵滞。</p>
只要打破地方保护。</p>
消除堵滞。</p>
充足的粮食涌入市场,一定能降低粮价。</p>
到时候,在基本民生方面,对城池内普通平庸百姓,进行保障就行了,让他们吃得饱,节省一点,有钱供养孩子读书,这个群体就能稳定住。</p>
根据放开水泥制作,私人工厂的表现。</p>
这种燕藩研究司论述中的精英经济虽有瑕疵,但问题也不大。</p>
那些瑕疵,在往后可以用朝廷律法的形式,进行规范,对那些弱小的劳工,进行一定性保护。</p>
做事情不能逆着人性为之。</p>
雇工身股制就是逆人性的行为。</p>
“孤让你们调查那些地方保护最为强烈的官员,他们的恶劣行径,你们有没有切实抓住?”</p>
纪纲闻言,忙道:“禀太子,指挥使十分重视此事,我们已经搜集到足够的证据,只要太子爷一声令下,这些人,没有一个能漏网!”</p>
朱标点点头,提醒,“没有孤的命令,你们不要胡乱作为,锦衣卫要管好自己的手!”</p>
打破地方保护,实现整个天下一盘棋。</p>
这需要时机。</p>
“卑职一定把太子的话,转达指挥使。”</p>
纪纲忙低头,太子这是敲打他们锦衣卫啊。</p>
原以为,这些年,太子越来越倚重锦衣卫搜集燕藩社会民风等各种信息,似乎太子越来越重视锦衣卫了。</p>
没想到,太子一直对锦衣卫保持着警惕。</p>
“继续说说,还有什么事?”朱标敲打一下,便转移话题。</p>
他知道锦衣卫一些不法勾当。</p>
拿捏住官员的把柄,锦衣卫就会暗中敲诈勒索,进行政治交易。</p>
这个阴司机构,太容易控制百官,为他们所用了。</p>
用其,也必须时不时敲打。</p>
“今天,燕王一家出发去土桥村了,随行带着一千杆燧发枪,以及十门燕藩铁制小炮车火炮,这批火器,是燕王送给太孙的,这种火炮比燕藩为其他藩王提供的火炮更加先进,火炮仰角调整,据查,十分简单便捷,通过手摇的方式就能实现,燕藩暂时都尚未装备这种新式火炮。”</p>
燕王可真是大手笔。</p>
自己燕藩的军队都没有装备这种火炮。</p>
却率先带回来,给太孙那个千人营新军装配。</p>
……</p>
“另外,自从这些天,杨杰团队在国子监演出新编梁祝后,国子监的青年读书人,对燕藩、燕王的热议就更多了,都在议论燕藩的新奇东西,言论大多是趋向羡慕、向往……”</p>
他也不知,皇爷是怎么想的。</p>
竟然大手一挥,让杨杰他们去国子监演出新编梁祝。</p>
皇族众人,这几天,都天天去看。</p>
不光皇族。</p>
休沐开始,百官及及其家眷,也天天去。</p>
看的津津有味。</p>
他家家人这几天回来,都在议论这种新式‘戏曲’。</p>
家里的孩子,更是出格,竟然模仿扮演。</p>
陛下意味不明的让杨杰团队,在国子监演出。</p>
方孝孺又要组建团队,让杨杰团队培训,将来也要演新编梁祝这种舞台剧。</p>
可以预见,未来,燕藩对大明的影响只会越来越浓。</p>
也不知,太子对此是支持,还是反对。</p>
即便想反对,太子恐怕也不好表态吧。</p>
毕竟,陛下也支持。</p>
……</p>
土桥村。</p>
靠近村口的红砖瓦房,时隔数年后,再次亮起灯光。</p>
同样亮起灯光的,还有村子里其他叔伯婶子家。</p>
东旭他们,都成家立业了。</p>
此番跟着朱棣再次回村,都带着自己的丈夫、发妻,住到了昔日新盖的房子里。</p>
这些房子,因为雄英的缘故,都保存好好地。</p>
雄英还会定期亲自带着,在村中学习、耕作、训练的孩子,打扫村中所有的屋子。</p>
千人营也没住在这些房子内。</p>
采绿拿出一笔钱,在村中打谷场旁边,建了一排新营房。</p>
卧房内。</p>
徐妙云铺好床榻后,坐在榻边,双手撑着床榻,微微向后仰,打量着屋子,唇角浮现笑容,自言自语道:“父皇和母后,把雄英的千人营安排在土桥村,其实,就是想保留咱们留下来的这些痕迹,听说,父皇母后,还经常会来这里小住。”</p>
若非如此。</p>
恐怕当方希直离开江宁县后。</p>
土桥村,他们留下来的痕迹,就早被抹掉了。</p>
朱棣在旁侧桌案,俯身,边写边说道:“回来再看到昔日这些,还挺高兴的,总是忍不住想到,你曾今做过的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小腰离家出走……”</p>
徐妙云俏脸瞬间红彤彤。</p>
蹭一下起身,来到朱棣身边,伸手捂住朱棣的嘴,“不许说!”</p>
打趣同时,微微俯身,淡淡花香的秀发垂落在朱棣脸颊上,看着朱棣正在写的东西。</p>
葱白的纤细食指,指着朱棣写好的一段字,“这个问题,要怎么解释呢?人性自私自利的一面永远也不可能消失,这不是掌握多少知识就能解决的,一个日子艰难的普通百姓,都口口声声说,如果自己有能力,肯定单干,凭什么让别人占便宜,何况有能力的人呢。”</p>
朱棣轻轻抓住徐妙云捂着他嘴的手,握在手中,笑道:“这就要把人民经济的理论写透彻,把精英经济的弊端,以及其无限自私自利写透彻,人民经济立足的根本,就是要论述明白,我们生存这片土地上,原始的资源,生产资料到底属于谁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