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羊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七章:朱元璋霸气!下战书!,争名夺利,早餐羊奶,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练子宁,我看你们不是想请朱四郎的学生回来,你们是想把朱四郎请回来!”</p>
“对,你们这些自诩革新的臣子心中,到底谁才是你们的君父!”</p>
“马少卿,你们这是挑起党争!其心可诛!”</p>
“太子,臣等虽然倡导革新,但臣等之心,可照日月!”</p>
……</p>
奉天殿的争执,很快从是否请周潮回朝,演变为,近乎白热化的党争。</p>
啪啪啪……</p>
“好热闹!”</p>
抚掌声,伴随着愤怒的声音,从殿门外响起。</p>
殿内瞬间安静。</p>
被双方两派吵得心情格外不好的朱标,蹭一下起身。</p>
安静下来的群臣,也顺着朱标的视线,转身,脸色均都有些紧张,看向殿门外。</p>
这个声音,虽然两年时间没有在皇宫内响起了。</p>
但这个声音,威压大明二十多年。</p>
每一个屹立于朝堂的朝臣,都记得清清楚楚。</p>
黄子澄为首的保守派,琢磨刚才他们挑起大明和燕华敌对的言论,被朱元璋听到了多少。</p>
朱元璋又会不会,怒而向他们举起屠刀。</p>
不是他们胆小。</p>
实在是害怕!</p>
纵观这位开国皇帝,二十多年的种种行为。</p>
所有人都清楚,朱皇帝若是动了杀心,必然会是一场血雨腥风。</p>
方孝孺、蓝玉为首的革新派也十分担心。</p>
他们与保守派不同。</p>
保守派是担心自身安危。</p>
他们则是担心太子!</p>
陛下支持革新,支持大明与燕华世世代代交好,这不是什么秘密。</p>
可无论是此番蝗灾事件。</p>
还是太子监国这两年,发生的种种。</p>
太子所作所为,虽然不明显,可到底与陛下所期许的背道而驰。</p>
陛下没有和朝廷方面,打任何招呼就回来,是不是对太子这两年监国不满?</p>
虽然太子这两年,没有如他们所希望的,掀起革新。</p>
但说实话,太子这两年监国做的也很不错。</p>
从履任监国储君开始后,就开始打击顽固的地方保护。</p>
过去两年之内。</p>
光是县令撤掉了三百八十六人,其中一百零三人,去职考察,等待空缺再行任命。</p>
两百零一人,永久性革除官职,永不叙用。</p>
八十二人判刑,坐牢的坐牢,被问斩的问斩。</p>
除了县令,还有好些知府、布政使……</p>
雷霆手段,打击地方保护,整个中原地区的商贸,豁然畅通,农民的粮食、养殖的家禽家畜、手工业产品,能卖上更高的价格。</p>
城池内,粮价逆增长起落回稳。</p>
无论是城内百姓,还是农村百姓,日子一下子都好过了很多。</p>
民间对太子的盛赞声也不小。</p>
此番打击地方保护中,出现的空缺,不但提拔了更有闯劲儿的年轻人。</p>
更是大量从燕王主政的福建,抽调官员,充实各地州府县衙。</p>
要知道,福建在现在的大明十分特殊。</p>
当年,陛下南巡后,下令将福建行省,升格为直辖行省,永久保留燕王主政时期,留下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p>
这些年,即便调任福建的布政使,出自保守派。</p>
在福建都得捏着鼻子装孙子。</p>
要是布政使敢违背皇命,动摇福建模式。</p>
都不用等陛下问责。</p>
福建本地人,就不买布政使的账。</p>
布政使衙门的福建籍官员,会阳奉阴违。</p>
下面的各级地方主官会把布政使当空气。</p>
年轻的读书人,敢直接跑去布政使衙门,站在衙门口,大骂布政使,看热闹的百姓,还会鼓掌喝彩!</p>
当初,不是没有保守派想要强硬改变福建模式。</p>
可这个出自保守派的布政使,年终就被陛下撤职了!</p>
因为,这位布政使在如今,已经超越直隶,紧追江浙的第二大赋税来源的行省内,竟然收不上地方财税!</p>
纳粮的乡土村社不配合。</p>
交赋的雇工身股制商人不配合。</p>
就连布政使下面,州府县衙各级官员,都阳奉阴违。</p>
有了这个教训后,朝廷再派去的布政使,即便是保守派,为了自己的官职,也只能捏着鼻子,什么也不做,当个泥菩萨,看着福建地方,百姓、官员按照福建模式去营运。</p>
只求能把地方财税收齐,不让朝廷问责就成。</p>
近些年,福建的变化更大。</p>
当初,跟随燕王出海的富贾豪商中,福建豪强至少占了一半。</p>
现在,这些人几乎完全退出海贸,都在燕华治下,搞起了工业。</p>
这些商贾豪强,在燕华治下发家致富,走上工业之路后,乡情缘故,对于留在福建的亲人也多有帮衬。</p>
会扶持叔伯娘舅,在福建搞一些,为他们工厂生产零部件的配套工厂。</p>
这在燕华,被称为产业链分工。</p>
燕华受制于人口,很多工业产业链上的,利润低廉的产品,他们不愿意自己做。</p>
而且,也没有那么多人手去做。</p>
就好比,燕华发明的那种手提行李箱。</p>
当时,燕京的很多工厂,就把竹编标准化箱体这个活,交给福建的亲族去做,扶持这些亲族。</p>
这样的例子在福建和燕华之间比比皆是。</p>
所以,福建的工业发展也是大明最强的。</p>
这两年,随着燕华产业链升级,对,燕华就是这么说的。</p>
像竹编手提箱这种产业,已经全都无偿扶持福建了。</p>
尤其是,大明各地商人,通过陈朝盗取、盗用燕华的专利技术后。</p>
凡事一项技术被大明商人盗取。</p>
燕华的商人,就会马上,无偿把专利技术,转移给福建的工厂主。</p>
甚至派出技术工程师去福建亲自指导。</p>
说白了,燕华的商人,就是用这种方式,在反击大明,恶心大明的盗取行为。</p>
燕华的工厂主,经过过去十几年从事工业,已经摸索出一套,如何培训工人、如何确保质量、如何增加生产效率的标准化模式。</p>
当他们派遣技术工程师,免费把这套秘密传授给福建的工厂主后。</p>
配合福建,由燕王奠定基础的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制度。</p>
很快就展现出了十分强悍的能量。</p>
手提箱、手摇缝纫机、水锤锻造的农具、厨具等等小商品。</p>
福建不但产量大,价格更便宜,而且质量还特别好。</p>
若非,现在整个大明需求量很大。</p>
市场很大。</p>
并且,商贸受运输成本限制,福建产品,销售路程超过八百里后,运输成本,会导致商品整体成本增加十分明显。</p>
恐怕,那些盗取、盗用燕华技术的工厂主、商人早被福建工厂主挤兑垮了。</p>
江浙紧邻福建。</p>
也是近些年,盗取、盗用燕华技术最泛滥的地区。</p>
可福建小商品几乎占据了江浙六成的市场!</p>
去岁。</p>
福建对朝廷的财税贡献,只比江浙少了五十万两!</p>
朝野内外,很多人都在预测,或许今年,福建就会彻底压过江浙,成为大明财税第一大省!</p>
这也让很多保守派,恨得咬牙切齿。</p>
福建,过去可是一个纳税垫底行省!</p>
可现在,眼看着,都要超过江浙,冲刺财税贡献第一行省的位置!</p>
这恰恰证明了福建模式的成功性。</p>
证明了革新的必要性。</p>
也恰是因此,才招致保守派的恨意。</p>
恨不得搞垮搞死福建。</p>
胡惟庸去岁,秘密派人在福建搞了一个雇工身股制牙行制度。</p>
就是提倡,福建商人、工厂主可以把用工外包给牙行,牙行搞雇工身股制,这样,工厂主、商人就不需要搞雇工身股制。</p>
可以把更多的财富留在自己手中。</p>
可胡惟庸碰的灰头土脸。</p>
这个雇工身股制牙行在福建刚成立,就受到了福建商会的抵制。</p>
现在,福建的商人因为和燕华商人的关系,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燕华的同行怎么搞,他们就怎么搞。</p>
大多数人,都不受胡惟庸这套诱惑。</p>
福建那些学社学生更是冲动。</p>
年轻热血的学生,成群结队,直接冲到胡惟庸暗中支持的这个雇工身股制牙行内,直接把人家东家围殴打了半死,还一把火点了人家的商号。</p>
这家商号的东家,作为福建本地人,最后被福建人抵制,不得不搬离福建。</p>
来金陵告御状。</p>
内阁发函质问福建地方。</p>
福建官府直接用一句‘民心不可违’回复内阁。</p>
内阁中,虽然保守派占了三分之二,再次发函申饬福建布政使司。</p>
福建布政使司,就联名各级州府县衙,搞了几千把万民伞。</p>
以及成千上万百姓按手印的万民书,送到内阁。</p>
全体福建人,竟然把告御状的福建本地商人的省籍给开除了!</p>
还嚷嚷着,这家人从今往后,如果再敢踏入福建,全体福建人,必将群起而攻之!</p>
去岁,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p>
不但让胡惟庸灰头土脸,到现在,还躲在府中,不敢见人。</p>
也让整个天下认识到了福建的变化。</p>
除此之外,福建还是接受燕华新思想最浓重的前沿阵地。</p>
燕华的饮食、新服饰,据说,现在去了福建,比比皆是。</p>
除了头发这一项,在大明若不是出家洞入空门,剪发违背了大明律,没有人敢剪发。</p>
其他燕华的流行话、流行穿着。</p>
在福建都能看到!</p>
太子从福建提拔调配官员,去其他各地任职,虽然在这些福建官员履任其他地方前。</p>
太子都叮嘱过,不准他们,以官府的行政手段,全面推行福建的雇工身股制。</p>
但也能从太子这个动作中。</p>
看到太子对福建官员,灵活治理地方新思维的看重。</p>
大明是一个疆域很大的政权。</p>
治大国如烹小鲜。</p>
所以,他们这些革新派,也基本认可太子的做法。</p>
并不希望,因为蝗灾之事,让太子招致陛下的责罚,乃至,陛下对太子失去信任!</p>
……</p>
咚咚咚……</p>
某种物件撞击台阶的声音,最先传入众人耳中。</p>
紧接着,忐忑不安的两派官员,就看到头发花白的发顶,随后,朱元璋略微发黑,威严的面孔出现在视线中。</p>
朱元璋走上台阶,众人也看到了朱元璋手中的拐杖。</p>
这种拐杖,是燕华样式,不似大明的拐杖,一人多高。</p>
很小巧方便。</p>
这是陛下从燕华带回来的。</p>
陛下任命太子为监国储君,离开金陵时,就公开使用这根拐杖。</p>
当陛下略微躬身,公开拄着这根小巧拐杖离开金陵时,也被很多人认为,拿起这根小巧拐杖的陛下,就意味着,把持大明朝堂二十多年后,终于承认自己老了,要放权了!</p>
朱元璋爬上台阶,拄着拐杖,站在台阶边缘。</p>
微微抬头,看着奉天殿殿门上方,悬挂着的门匾。</p>
低头,视线看向殿内。</p>
落在朱标身上,又转移,扫视群臣。</p>
熟悉的老面孔很少了,年轻的面孔多了很多。</p>
他洪武二十六年回来后,他回凤阳时。</p>
刘基、李善长、老三徐达、老二汤和这些老家伙,也彻底退下来了,跟着他去了凤阳。</p>
他临走时,也把一些眷恋权位,倚老卖老的老家伙,替标儿赶走了。</p>
就连蒋瓛那个有点小聪明,昔日野心勃勃的蠢货,竟然也学聪明了,举荐纪纲做了副指挥使,自己跟着雄英跑去凤阳。</p>
雄英、采绿跟在后面,来到朱元璋身边。</p>
朱元璋缓缓站直身子,将手中拐杖交给雄英。</p>
提步,一步步往殿门走去。</p>
当朱元璋把拐杖交给雄英,身形顿时挺拔笔直,龙行虎步往殿内走去的刹那时。</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