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诏安的前提是一场胜利
文盲写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6章 诏安的前提是一场胜利,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七天,文盲写小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崇祯说出诏安流贼四个字后,满朝文武支支吾吾无一人敢言。</p>
范景文在心里嘀咕:“如果诏安能解决问题,大明朝早就没有流贼了。”</p>
崇祯七年车厢峡之战。</p>
明军本已经把高迎祥、李自成、张妙手、张献忠等人围困在峡谷之中。</p>
时任四省总督的陈奇瑜相信了对方的投诚,在得到崇祯的批准后,这些人全被官军接纳。</p>
流贼得到休整之后,再次复叛。</p>
有史料记载:流贼与奇瑜兵揖让酣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贼之无衣甲者皆整矣,无弓矢者皆砺矣,数日不食者皆饱腹矣。</p>
这些话不一定真实,毕竟明朝文官的笔杆子是杀人的利器,就算陈奇瑜再蠢,也不会让官军与他们抵足而眠。</p>
其实这也不能怪崇祯的决策,毕竟后人都有上帝视角。</p>
首先,在当时的崇祯和朝廷眼里,这些人本质上还是大明的老百姓,只不过是吃不饱肚子一时造反。所以只要能投诚,朝廷就会接纳。</p>
其次,官军欠饷严重不愿意打仗,听到对方愿意投降后,从下而上表示支持。</p>
最后,此时的李张不成气候,朝廷没把他们放在心上。</p>
是否复叛倒是其次,关键是诏安谁?</p>
现在流贼有两股势力,分别是李自成和张献忠。</p>
诏安李自成?</p>
他先是毁了朱家的祖坟,随后在陕西称帝,围困北京之后又将附近的皇陵建筑焚毁。</p>
现在兵败退守宣府,谁敢诏安?</p>
张献忠?</p>
他刚杀了楚王,如何诏安?</p>
况且这是皇帝一厢情愿的想法,就算朝廷同意,此二人也不一定会接受诏安。</p>
内阁首辅李邦华对崇祯的观点表示怀疑,他拱手道:“不知陛下要联合谁对抗建奴?”</p>
“张献忠!”崇祯缓缓开口,说出了这三个字。</p>
“用合纵连横之策让张献忠牵制李自成,我军则与建奴兵锋相对!只要在关内击败建奴一次,两年之内他们定不敢再次入关劫掠。”</p>
朝堂上静悄悄的,没有声音。</p>
京师被围了这么久,他们对于南边的战况一无所知。别说张献忠,就是官军的位置他们也都把握不住了。</p>
李邦华见无人说话,只能再次开口打破僵局:“陛下...就算张献忠愿意接受诏安,他也不会出兵攻打李自成。他接受诏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机休整,趁机复叛!如果这么做的话完全等于养寇自重啊!”</p>
“所以朕开出的条件是让他牵制李自成而不是攻打李自成!朕和大明需要时间进行休整,他张献忠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崇祯并不怕养寇自重的事情发生。</p>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北方现在的情况是无兵无将,南面的情况则截然相反。</p>
历史上大明朝人才济济,在北京陷落南明朝廷混乱的局面下,南明尚有张煌言,郑成功,黄得功,阎应元,袁继咸,吕大器,何腾蛟,曾英等人力挽狂澜。</p>
至于大顺和大西方面的人才,崇祯就有些无能为力了。</p>
建奴不入关,李自成和张献忠不死,他们就不会向明廷靠拢。</p>
就算真的把张献忠养肥了,他宁愿把天下送给张献忠,也不能让建奴渔翁得利。</p>
崇祯诏安张献忠还有一个原因,他盯上了李定国,得想办法把这个人才搞过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