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西线有战事
文盲写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51章 西线有战事,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七天,文盲写小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行军打仗,天时,地利,人和都很重要。</p>
若想打胜仗,三者缺一不可。</p>
在如何攻打南山和锦州的问题上,平辽大军内部产生了争议和分歧。</p>
有人认为正面强攻方为上策,但明军没有地利。</p>
有人觉得可以在东线寻找机会,可是东线没有机会。</p>
还有人笃定西线才是真正的战场,但是不知道如何把主战场转移到西线。</p>
“所以说,”王永吉抽尽最后一口烟,将残存的烟纸扔到地上,“诸位都觉得从西线发动进攻的胜算最大?”</p>
“对!”吴三桂还是第一个响应。</p>
“差不多吧,东线没有机会,中线的主战场是南山,我军佯攻不占地利,最好的办法还是从西线下手。”李性忠第二个回答。</p>
“西线!”刘肇基回答地十分干脆。</p>
其他人一一表态,认为从西线入手才是上上策。</p>
“既然如此,咱们就把主力调到西线。”王永吉缓缓说道,“至于怎么调兵,得容本督好好想想。”</p>
在进攻松山前,他可以调动的兵马总数是十万。</p>
当时有三条战线。</p>
分别是西,中和东。</p>
他在西线布置了一万九千人。</p>
中线也就是他的中军,布置了六万兵马。</p>
建奴的东线没有防守的意义不代表明军的东线也没有防守的意义。</p>
为此,王永吉在东线布置了两万兵马。</p>
松山之战时明军伤亡五千余人。</p>
其中九成九的伤亡来自他的中军。</p>
中军可用兵马将至五万五千人,东线战线兵马不变。</p>
若想把主战场转移到西线,必须保证西线有四到五万人。</p>
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p>
他先是依次将目光看向吴三桂和黄得功以及高一功。</p>
看了一会后,他轻轻摇头自言自语道:“不能从中军往外调派一兵一卒!”</p>
首先他不清楚建奴在南山上布置了多少八旗兵。</p>
如果中军兵力过少,一旦八旗兵居高临下趁明军撤退时发起反冲锋,他的麻烦就大了。</p>
不但会损兵折将,还有溃败的可能。</p>
中军一败,平辽大军也会跟着溃败。</p>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p>
中军位于东线和西线明军的中间。</p>
无论东西哪条线的明军遇到麻烦,他都可以第一时间从中军调兵支援。</p>
这也是中军存在的意义之一。</p>
既然无法从中军调兵,王永吉看向东线的刘肇基等人。</p>
刘肇基一怔,急忙问道:“总督大人想从东线抽调兵马?”</p>
“嗯,”王永吉点头,“你那边可以抽调多少兵马?”</p>
刘肇基边说边想:“东线的小凌河对岸有两万朝鲜兵!兵力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具体战力不好说,因为从开战至今一直都没和他们交过手。”</p>
提到朝鲜兵时,刘肇基叹了口气。</p>
他现在既苦恼,又无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